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其实,快乐很容易,幸福也很简单。你给一个小孩子买了一个他盼望已久新玩具,他会快乐得手舞足蹈,花前月下,一对恋人羞涩的拉着手、细语呢喃,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幸福。
所谓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是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快乐来自于自己那一颗安宁的心。卢梭说过“幸福就是躯体无病苦,心灵无纷忧”。这无纷忧就是安宁。也有人说安宁是承载快乐的容器。那么怎样才能获得那颗安宁的心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被物质生活所累,保持心灵那一份恬淡。
有的人会说,有权有钱才能幸福,才有快乐。没钱,幸福快乐——免谈。
其实这样来解释幸福快乐是片面的。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来自人们心灵上的、精神上的真正愉悦,才是真正的幸福。诚然,我们活着肯定离不开金钱,但我们仅仅是为这些而活着吗?如果说物质程度越高,我们的幸福度就越高,那么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单纯靠物质的极大丰富是解决不了心灵上的困顿的。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人的欲望如同沟壑是填不满的,对物质的追求也是没有穷尽的。追求物质的富有,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些,本无可非议,我们的先烈不正是为了我们今天能过上这样的富裕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吗?物质文明的到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使人们更加看重金钱的作用,传统美好的观念、道德规范和认真的精神正在流失,而急剧膨胀的欲望带来的浮躁越来越成为一种形态,对社会的漠视已经成为一种痼疾。一味地追求享乐使道德、伦理丧失殆尽,雷锋精神已经被视为老土,就连救一个溺水的人都要事先问好能得到多少报酬,甚至连弘扬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快被人们遗忘了,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在的小孩子有几个人还肯去背唐诗宋词,相反的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网络游戏和哼哼呀呀听不清唱的是什么的流行歌曲上了,更可恨的是有人竟然说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已经过时了,连自己的民族之魂都可以丢掉了吗?更有贪官污吏铤而走险不断地为自己敛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好好的女孩竟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灵魂。痛哉啊!痛哉!人活着是离不开钱,但一旦成了金钱的奴隶,就永远找不回那颗安宁的心了。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论语》子路第十三。
公子荆是卫国的大夫,他十五岁就代理宰相处理国事,十分敬业,但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业却不积累,不奢侈,随时知足,所以,他永远是快乐着的。孔子非常欣赏他。看来要想快乐,就要知足。知足不是不求进取,而是有一颗安宁的心,不为自己的私欲而贪婪,为天下百姓能生活的更富裕更美好。这是一种胸襟,一种奉献。
但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公子荆的那种境界,如果说让我们彻底看破、释怀也非现实,但看淡一点,想开一些,总是能做到的。就说居住吧,家有千间也不过睡一张床,能安顿一颗心灵就足矣,就说吃饭吧,纵有万担也不过一日三餐,再说穿衣,绫罗满柜,也不能千衣袭身。满足正常生活需求足矣,如果条件好,适当地提高一下物质生活也是好的,但不要浪费和奢侈。也不要和别人攀比,如果要比,就比一比谁的谁的学识比自己高,谁的修养比自己好,谁的心胸比自己开阔,谁的工作比自己干的好,谁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大。
把物资生活看淡一点,别忘了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心有了家,才会恬淡,才会安宁,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