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江南·戏说评水韵》五首
其一、诗韵好!萍水一相逢。一见钟情千古爱,两襟相挽万年从。无我不能生。其二、诗韵好!萍水再相逢。又向夜空偷满月,管它秦晋照何宗。燃尽旧时情。其三、诗韵好!萍水又相逢。最喜千年偷着乐,而今舍子怎能通。此
其一、诗韵好!萍水一相逢。一见钟情千古爱,两襟相挽万年从。无我不能生。其二、诗韵好!萍水再相逢。又向夜空偷满月,管它秦晋照何宗。燃尽旧时情。
其三、诗韵好!萍水又相逢。最喜千年偷着乐,而今舍子怎能通。此世与君同。
其四、诗韵好!萍水四相逢。立下牌坊谁敢动,此生不肯嫁新风。老死乐其中。
其五、诗韵好!萍水五相逢。亲了千年蛮有味,一席难宴万年朋。散尽各西东。
一、有感而发
其一、死士:
诗韵好!萍水一相逢。一见钟情千古爱,两襟相挽万年从。无我不能生。
注释:《平水韵》啊!我们金风玉露一相逢,就好比心爱的恋人一见钟情,两襟相挽,我此生跟定你了,没有你,我怎么活得下去啊!
楚天寒在《我看“平水韵”》和《我看“平水韵”续》中,把评水韵的前世今生说得清清楚楚,而我反对《平水韵》倒不是与它的这个历史渊源有关,在我心中,只要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精品,无论它是少数民族的还是汉民族的,都要“提炼、发掘、传承、光大和提高”。我反对它的原因有五;
一、是因为中国文字的发音在过去一千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水韵》已经不能够代表中国文字的发音标准来指导现代人写诗填词了。
二、是韵部太多太繁杂,不利于现代社会推广与应用,与现代年青的学习味口不对路,与现代青年的思维方式不匹配。
三、是支持者主张照抄,反对提炼,强迫人们把精华与垃圾一股脑继承下来。
四、《平水韵》是清朝大兴文字狱,在废除明代韵谱后强行复活的历史僵尸,康熙皇帝为了证明他的正确性,他用一生时间,按照《平水韵》写了四万多首诗,可惜无一首流传下来,从一个侧面说明《平水韵》不是一本很好的韵书。如果《平水韵》是一本好的韵书,那么康熙皇帝实在是一个太烂的诗人了。
五、是中国律诗绝句最成功的朝代是大唐,所以通常把律诗说成是唐诗,而唐朝诗人写诗并不尊崇《平水韵》,那时候也没有平水韵,可是《平水韵》一出,唐诗就衰落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平水韵》禁锢了诗人的思维造成的,为了绕开《平水韵》,宋词适时的崛起了,这就是《平水韵》的功劳吧!
在清朝公开反对《平水韵》是要诛灭九族的,以至于生为大清朝的史学家赵翼都只能用暗示的方法写道“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了。他只能暗示这个东西不新鲜了,他就不敢说这个东西不能用了。他又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诗篇是用什么写的?是《平水韵》吗?显然不可能,因为唐朝的时候《平水韵》还没有出生呢。所以,有时候我就暗自庆幸,若《平水韵》早生500年,不客气的讲我们今天就看不到李杜诗篇了。
其二、继子:
诗韵好!萍水又相逢。又向夜空偷满月,管它秦晋照何宗。燃尽旧时情。嫁给平水韵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祖宗还要从一而终。以至于生出来的儿子、教出来的徒弟,不知祖宗是谁了。就这样领着中国文化在那里转圈圈,一百年又一百年,不思进取。
其三、舍命:
诗韵好!萍水再相逢。最喜千年偷着乐,而今舍子怎能通。此世与君同。你看,暗暗的偷欢了一千年,离开这强奸其意志的《平水韵》怎么行得通?!发誓舍命相从。
平水韵有哪么好吗?!你也不想一想,将四千个常用汉字切割成107块,平均每韵40个字怎么写诗,这不是暗地里下毒吗?!害我中华一千年了,怎么就想不通呢?!
《诗韵新编》十八韵,《中华新韵》十四韵,只有这样简约的新韵才能让中国诗词蓬勃发展。毛主席说:“旧体诗词的格律过严,束缚人的思想,我一向不主张青年人花偌大精力去搞;”说的就是这。所以他老人家亲自关心,促成上海中华书局编辑了《诗韵新编》。
其四、誉死:
诗韵好!萍水四相逢。立下牌坊谁敢动,此生不肯嫁新风。老死乐其中。看来这些人不笑死我决不罢休,就像一个嫁错郎的女人破罐子破摔,信誓旦旦立下贞洁牌坊,发誓此生保持贞洁,决不改革易嫁,到死也不罢休。可见,他们阻止中国诗韵改革的决心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其五、忍别:
诗韵好!萍水五相逢。亲了千年蛮有味,一席难宴万年朋。散尽各西东。不笑了,言归正传,亲了千年蛮有味,一席难宴万年朋。无论你怎么保守僵化,一个《平水韵》是管不了一万年的,还是及早改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华新韵典》登台唱戏吧!
二、为什么要改、理智对待
从楚天寒的《我看“平水韵”》到《我看“新国风”》这两篇文章看,这些诗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既反对“评水韵”又反对改革创新,把“新国风”这种创新的尝试说成是“伪命题”。有的人甚至发展到你说什么好他就反对什么,自己没有立场或立场不坚定,会让后来者摸不到北。
我认为,反对守旧就要支持创新,不新不旧原地打圈圈是没有出头的。在我的心目中,只有基于以下几点,诗韵改革才能成功。
一、中国元素、国际表达
文化部长蔡武说:“学会‘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用现代的表达手法推出中国的文化产品,赢得国外观众是关键”。我们在诗韵改革中,变化一个韵部就吵了几百年,从晚清一直吵到现在也没有结果。我们手捧着“中国元素”的金饭碗要饭,改个现代版的出来都成问题,你拿什么去“国际表达”,你拿不出“国际表达”的东西,你凭什么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种守旧的作风不是自绝于世界吗!
换句话说,我们拿不出一个简单的、易记易学的《中华新韵典》,让中华诗词走向世界就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做不到这一点,你最多只能让老外学会吟诵诗词。如果拿出了易记易学的《中华新韵典》,中华文化圈内的外国人学会诗词是早晚的事。所以,我们在编辑《中华新韵典》时,一要向下看,就是看下一代、看未来年青人的喜好!吸引他们热爱诗词是成功之本。二要向外看,就是要看中华文化圈中的老外,要让他看得懂、学得会。要简化、简化、再简化,要学跆拳道的招数,简化到国际认同为止。
二、历史元素,现代表达
我在《谈谈创办“中国文化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也说职业倦怠
下一篇:日本核泄漏,我们为什么要恐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