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断想
一“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几乎是歌颂美好的童话通用的结尾,于是,我一直以为,长大后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过日子一辈子就会幸福。于是,刚开窍就开始四下暗暗寻找让自己幸福的目标。若干年过程不赘
一“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几乎是歌颂美好的童话通用的结尾,于是,我一直以为,长大后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过日子一辈子就会幸福。于是,刚开窍就开始四下暗暗寻找让自己幸福的目标。
若干年过程不赘叙,结果是:“幸福”是个形容词,你一直拥有,但不一定得到。
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心理疾病,心理弱势群族越来越多:需要安全感,需要被认同,需要高度聚焦,简言之需要十分的爱来保卫(包围)自己——什么时候我们这么脆弱了?
都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疏泄精神杂质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快捷,泄愤的方式早已不再是舞台上砸吉他这么弱智了,最大问题是现在连砸吉他也找不到泄愤的感觉了——无尽的空虚感充斥着被信息玩弄的人们,思索的范围和方式越来越开阔,但是也越来越迷茫和偏执。
肌体疲惫了,必须还要让精神倦怠,这样,可以再继续浑沌一阵子,至少可以让空虚退步一会。如此,不清不楚地活着找不到方向,还不如长眠不醒——比如诗人顾城,比如Nirvana主唱KurtCobain。
早年Blog还没有成为气候时,有这样一个人,喜欢把自己和友人的邮件四处转寄给其他朋友,看上去好像是在分享自己的思想与生活内容,现在想想,就是后来Blog的平台安慰效应,一种展示的心理在操纵,以期通过公示并在公示后的反应下获得愉悦与满足。
网络的利弊在于使用者的心理素质。浅说,它满足了心理需求的问题。世事繁复,谁都不敢相信身边的人,没有彻底的解压对象,匿名或者隐去本来面目去交流,去赤裸,去无赖,去放纵,只要不伤害谁就能真正释缓身心疲惫;深了说去,这就涉及一个心理健康的问题了,太过分依赖这种放松就会有过分需要,变本加厉地狂躁,沉迷,对现实生活厌弃。
使用者具有良好的循环系统才能体会到小小的满足感因此获得少少幸福。
幸福究竟来自何方?
恩师曾说,爱一个人不是期待他给你带来幸福,是你给他带去爱的感受。施者永远比受者拥有更多。
在你源源不绝地知足与感恩中,在别人对你有所需求你却给得起并能给予的快乐中,幸福就降临了。
二
字数量的局限让我不得不对“幸福”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上文中的幸福感实际还只是一种主观建立的人生态度,可与“知足常乐”混淆而谈。
回想自己过往的幸福体验,忽觉被循规蹈矩,有理有据的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戏弄了。
数年前江南的一场秋雨后,一个人行走在俗世中,往哪里去已不得知,无名的花树斜遮着小径,树下落英缤纷,那些像尾指甲盖般大小的花朵,卷曲柔媚,冶艳地舒展着蕊瓣,零乱地浮躺在柏油路面的水光中,没有凄凉,没有欣喜,只有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淡定从容,含着华光完成生命递次循环中的嬗变。
观者心中仿佛有尘封的斗室重启,湿润的空气融化了躯壳,天地澄明,那一刻,花非花,树非树,人亦非人了——当躯体成为透明的或是非物质组成构造的时候,“我”还是“我”吗?一刹那,万物相融,此即彼,彼即此,物我两忘敢说不是抛却尘思杂念时源于三摩地的加被?抬眼望去,所见皆是有情物,草木、石墙、鸟畜、陌生人……无爱恨情仇,无喜怒悲忧,一切存在理所当然,如同空气一般自然而无须多扰——即便生起万般动静,也就是一念轻摇——如同空气的运动,无论规模大小,于呼吸是没有任何根本变化的——这便是“世间本无事”的智慧了吧,也是清静大海众菩萨的高妙慈悲。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无尽的喜悦充斥胸臆,一种难以言叙的爱意弥漫在四周,幸福的感觉就此降临。
后来见得一些朋友,从上师处归来,每日里欢喜满足,身心愉悦如沐甘霖,曰“法喜充满”,方明白幸福是身心协调的状态下轮圆俱足的能量场,一旦启动,带给你无尽满足。
瑜伽导师教我们向大众做一个询问:你会呼吸吗?我想到另一个问题:你会爱自己吗?两者都会有不假思索的答案,可是有几个人能准确回答呢?喉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对身体的健康作用是不同的,爱己与自私带来的气氛也是大不同的,他们都那么容易混淆。
找到启动生命里爱的能量的钥匙,爱己而不碍人,爱人如同爱己,享受着生命的真趣,幸福还会不来亲近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奶牛的盘诘
下一篇:明朝,那个孤独、悲戚的身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