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节“变味”为哪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老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教师节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而设立的,但现在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老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教师节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而设立的,但现在的教师节却有些“变味”。教师节逐渐“变味”
教师节即将来临,记者在网上输入“教师节”三个字随便一搜,就惊奇的发现,许多关于教师节的内容几乎都集中在一方面——教师节送礼,其中大有家长关于教师节送什么礼给老师的讨论。随后,记者又输入“教师节送礼”几个字,看到网上显示的内容与上述大致相同,但唯有不同的是,许多商家也纷纷打出“教师节礼品”的相关广告,其中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更让记者觉得无奈的是,一些商家竟然建议家长“选购一份比较有分量的礼物送给老师”。
“其实在教师节,作为老师,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学习成绩能有提高。一朵鲜花或一张祝福卡片,就完全能表达出节日里学生对老师的敬意,用不着家长绞尽脑汁、送我们礼物”。青年教师高世红说。
现在,每逢教师节,我们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家长选择“礼物”送给老师的事情。在许多家长看来,送个“够分量”的礼物,孩子在学校就能受到老师的重视,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教师节正在悄悄发生着演变:从学生表示心意成为家长表示感谢;从简单的礼物变成了特殊的“礼品”。多年前,学生简简单单送给老师一束花或者一张祝福卡片、老师高兴不已的情景,如今已经很少再看到了。
教师节的尴尬
“面对教师节家长送来的‘礼品’,老师也是很尴尬的。”高校学生张青云说。张青云告诉记者,他爸爸就是老师,加之自己就是主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对老师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说,我们应该相信老师,其实他们是不愿意接收家长‘礼品’的。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一个表率和推动的作用,所以,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往往会打消他们收“礼”的念头。但是,在当今社会里,许多家长为了老师重视自己的孩子,苦苦央求老师收下“礼品”。面对家长送“礼”时态度的诚恳,老师们到底是收还是不收?这样一来,原本可以过一个快快乐乐教师节的老师,就自然陷入了尴尬之中。
对于突如其来的“礼品”,老师们心理上往往还会产生许多压力。这是采访中,一位李姓教师对记者表述的见解。他说,大多数老师是不愿收“礼”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老师只能尴尬收‘礼’。而这一收,也让老师觉得很有压力。比如:一旦收了家长的“礼品”,许多家长就认为把孩子的一切都交付给了老师,假如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家长会认为是老师不是很关注自己的孩子,第二年会送更重的礼品给老师,提醒老师要关注自己的孩子;而老师一旦收了家长的“礼品”,老师自己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总觉得自己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记者突然记起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一位朋友曾说过,在他还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过教师节,班上一位同学的家长就送给他们班主任一台电视机,起初班主任死活不要,但在学生家长的苦苦请求下,最终班主任索性还是接收了那台电视机。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面对家长送来的“礼品”,老师即使最终选择收下,但之前还是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而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老师其实显得很尴尬。并且,许多家长在送‘礼’过程中,往往也会遭遇老师的“不领情”,这样,老师、家长都会陷于尴尬之中。
教师节究竟缘何“变味”?
尽管有教师呼吁社会,教师节不要送“礼”;尽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杜绝送“礼”;尽管许多社会人士反对教师节给老师送“礼”……但是,这些还是无法抵挡教师节送“礼”现象的存在,那么,单纯的礼物为何会变成如今的“礼品”,礼与“礼”的转换之间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难道这是流行新趋势,亦或是人人懂得的“潜规则”?教师节究竟缘何遭遇“变味”?
9月5日,记者通过采访调查身边一些人群,发现导致教师节“变味”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家长错误看待孩子的学习。家住西宁市城东区的市民翟先生认为,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不光疼爱有加,还自始至终帮助孩子设计他们未来的发展蓝图。这也就导致许多家长忽略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常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学校或老师。教师节到了,于是不少家长便像“热锅上的蚂蚁”,跑前忙后急着给老师送“礼”。送份小礼物表达心意,这也是应该的,为了孩子的学习,老师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但是,许多家长却选择把一些贵重物品送给老师。
孩子要求家长给教师送礼。家住西宁市城中区的家长黄女士认为,不是所有家长都愿意给老师送“礼”。作为家长,其实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主动的去学习,而不希望通过一些“手段”去刻意的帮助孩子。并且,假如孩子在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家长也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做些“画蛇添足”的事,就应该让孩子自己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但是,许多孩子由于看到了或听到了其他家长给老师送“礼”的情况,便产生了攀比心理,要求自己的父母也给老师送“礼”。“真的不愿看到教师节成为‘送礼节’”黄女士无奈的说。
老师的尴尬收“礼”。湟中县青年王先生认为,教师节送“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仅仅将导致教师节“变味”的原因定格在家长身上。有人送、有人收,这就说明问题在两方面皆有原因。我们都知道,老师其实是不愿收“礼”的,而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奈的他们只好尴尬收‘礼’。而“礼品”要么收下了,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教师节送“礼”现象的盛行。
许多商家的趁机捞钱。在西宁一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女士认为,随着老师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者和单位也将“生意目标”瞄准了老师。他们认为,全社会都关注老师,都愿意给老师花钱,而拿教师节大做文章,必定会让他们狠狠赚上一笔。所以,他们借助教师节这个契机,大肆宣传和鼓吹自己的产品。而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教师,哪个不受影响?商家这种做法,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学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度不高,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电动车:禁止还是放任,这是个问题
下一篇:政治伦理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灵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