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佛论道
在一个落英缤纷的季节,我踏上了仰慕已久的观赏千山天然弥勒大佛之旅。“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做为北方的一座名山——千山,我并不陌生。当年读书的时候,学校就曾组织我们去千山旅游,但是当时都是去的五佛顶
在一个落英缤纷的季节,我踏上了仰慕已久的观赏千山天然弥勒大佛之旅。“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做为北方的一座名山——千山,我并不陌生。当年读书的时候,学校就曾组织我们去千山旅游,但是当时都是去的五佛顶——一线天景区,那时千山的雄浑、壮观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天然弥勒大佛被人们发现,引起很大的轰动,我记得当时的报道曾这样写过:……两颗小松树酷似大佛的两道浓眉,山腰上的小洞又似大佛的肚脐,整座山象是弥勒佛袒胸端坐着……所以想亲眼目睹天然大佛风采的念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深秋的千山是寂静的,来到千山正门广场,由于是旅游淡季,宽敞的广场上,门可罗雀,仅有几个游人在进出,显得是非常的冷清,与以前看到人头攒动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我觉得这也正是我们此行的幸运,失去了热闹季节的拥挤,少去了人满为患的烦恼,我们可以从容地欣赏千山的秋色,这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对于这座早已闻名遐迩的天然弥勒大佛,我是心驰神往,早就想一观其容。登上观佛台,向对面山峰望去,啊!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山顶上的一块巨石,酷似大佛的头部,石上的青苔恰如大佛青色的头皮,石旁的两颗小松树就犹如大佛的两道浓眉,那块陡峭光滑的山壁,就像是大佛袒露的胸部。远远的望去,那笑口常开的弥勒大佛正两臂抚着山岭,端坐在那里,与我们平常在寺院里看到的弥勒佛一样,呈现在我的面前,是那样的逼真、壮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深深地折服于大自然的伟力。
人们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给这本无生命的山峰,山峰也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了灵韵与神奇。
为了这座山峰,人们又特意在它对面的山岭上建起了一座寺院,许多人都在焚香祷告,为自己满腹的心愿祈祷,企盼着奇迹的降临。看着人们对着这形神俱备的山峰顶礼膜拜,望着这轻飘袅袅的香烟,我不禁感慨万千。其实,人们崇拜的并不是这山峰,而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反省,对未来美好世界的一种向往,或者说是曾对现实生活有过的一种恐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疑问品中》中说过这样的话: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佛是从本性中产生的,不要在身外去追求。自己的本性如果糊涂了就是普通人,如果觉悟了就是佛。假如我们是这样理解的话,那么是否就可以说,佛其实是存在于我们内心世界的?
我认为世上的佛,是因人的感悟而神奇。释迦牟尼,一位古印度净饭国的王子,因目睹人世间的苦恼而觉悟,他舍弃唾手可得的王位,苦修行四十多年,立志解脱世人的苦难,要为世人找出一条解脱苦难的路。正因为如此,在他涅槃后,而被后人尊称为“佛”。其实佛教的本质就是教育、启迪,教化所有的众生。
参观完千山大佛,我又来到玉佛苑,参观当今最大的一尊玉佛。这座高达5.23米的玉佛,是由一块高7.95米,宽6.88米,厚4.10米的历史上最大的五彩玉石雕琢而成的,并荣膺世界玉石佛像吉尼斯之最。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这尊佛像的确很是庄严壮观,让人看后平生出一种肃重之感,叹服于人类的灵巧。
这座寺院就是因这尊玉佛而建的,在玉佛苑的说明书中,我看到这样的一段介绍:某学子学习成绩平时一直很好,但是她在考试时总是紧张、心慌,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在拜佛后,就以高于全国某知名学府录取分数1分的成绩而被录取。还有这样一段介绍:某女亭亭玉立,工作环境优雅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拜佛后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伴侣……等等,以及在玉石搬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神奇,在玉佛的雕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神奇,如“瑞雨天浴”、“佛面天成”、“龙风呈祥”等,尽显灵验。的确一些善男信女都纷纷向这尊玉佛焚香祷告……
我对佛教是尊重的,我对现实中的释迦牟尼更是崇敬的,因为他用自己的智慧,在两千多年前就为人类在思想上找到一条感情寄托的路,使我们现代的人仍在享用他的精神财富。
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的确需要用金钱等物质上的东西表达,但是,如果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且必须通过金钱这一种手段来表达,则就让人感到一丝的费解。
站在玉佛苑外,看着金碧辉煌的庙宇,气势磅礴的建筑群落,那尊面似墨玉、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久久的浮现在我的脑海。
这时推销香火的声音传入耳底,“您就买这捆长香吧,别看价格贵点,但您没听说过‘烧高香’这个说法吗?这样的长香是很灵验的。”一位卖香的小贩正起劲的向游客兜售着。
我真的不知道,释迦牟尼如果听到这番话,会有怎样的感想!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