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要回家

过年要回家

窥窬散文2025-04-17 14:15:30
妈想让我们,年三十都回家过年。 日常,我妈是自己单过,她独居一套房子。 现在年近,我妈想着子孙都在她跟前以想天伦的时间肯定也不短了。在她的思维中这事也是很自然的事,按常理也是如此。 我哥仨,小弟在外地
妈想让我们,年三十都回家过年。 
日常,我妈是自己单过,她独居一套房子。 
现在年近,我妈想着子孙都在她跟前以想天伦的时间肯定也不短了。在她的思维中这事也是很自然的事,按常理也是如此。 
我哥仨,小弟在外地,我与二弟在当地打拼,春节也上班,但这让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也不是什么大事。真去做却又很多难以言说的东西。我在家时对儿子说,到三十咱去你奶奶家过年好吗?他小声说了句,不想去。 
妻子只想着初一回家,儿子早就听到心里了。可我妈一人在家呢!我反正要回家过,我要同我妈在三十晚上,坐在电视前包那顿饺子。 
这是个不缺吃喝的年代。在我的感觉中这里面缺了很多的东西,我不是那种善经营情感的人,我母亲也是如此。母子情深,怎么个深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妈一个人在家,我需要在妈家过。我妈也是希望我们都能回家过年,大家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快乐地过一个年。可生活中的琐碎,让这也变得不是那么容易,有一种情感那是在各自的体会中,这中间的深浅的明了的同时多少也有些遗憾。 
我中午打电话时,妈耳聋没接听电话。我本想告诉她我晚上一下班就去,结果又有个饭局却要晚些才能去。小弟打电话时,我正准备去妈家。小弟说,妈到底在谁家过年。我们回她那儿过。那怎么没人接电话。妈聋,听不到电话了。我说这就回去找她。
我取了准备好的春联,路上又卖了挂鞭。 
妈在家已经包了一辔子饺子。如此,我看着眼前的饺子,知道妈已接受了这不同以往的一种节日的过法。想到去世的父亲,我心中有歉意却又多少有一些无奈。
我打开了电视。 
“妈,我们来包饺子。” 
我在妈做准备包饺子那些琐碎的活计中把春联贴好。 
我们娘俩坐在电视机前,不紧不慢地包着水饺,母亲平和地拉着家常,她听不到我说些什么,只是想到什么就说着什么,我点头,来回应,此时,我同母亲一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踏实。 
我收拾完茶几上的家么,看着包好的水饺,母亲依然在忙碌着,我说没什么要做的了,妈,你也坐下看一下春晚。母亲便站在那儿,想了一下,说,把你爸你奶奶的像挂出来吧! 
我从箱子中把用红布包着的像框取了出来,挂在客厅中。父亲的神色依然还是那么威严,奶奶的容颜依然是那么祥和。
至从母亲信教之后,那西洋之教,让皈依的母亲与家人有了隔阂,这隔阂也含不生活上的琐事,这也不仅仅是母亲的自己的事,我想这中间出现的事情总有一些让我们做儿女的可反思的东西,孝敬父母,孝不仅仅养,敬才是人之常情。敬是在父母温饱之后,给父母端上来的一杯茶水,敬是孩子偎依父母膝下的一种倾听或淘气。
父母总是那么的包容,我感觉母亲在容忍我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的同时,我们自认为的隔阂是我们自己堆起来的,母亲的对我们的爱一直从她的心中流淌着,漫过我们所想的一切,而我们的任性,我们的选择,让我们变得那么可恐。我不去想那些孝道,有些东西,有些要守的传统,在我们年轻而固有私性中有些本质的东西在流失,我们在不自觉中的放弃,还能有什么东西可让我们能守住呢? 
我在母亲身边的这短短的一晚的时间中,我儿子在我身边时又能有什么可以承继的呢?
我真切地感觉到母亲那份从久过习俗中承继过来柔软,温润的传统的思想,这与那些洋教理无关,那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及伦常,这是生活中必须承继的。
这“年”是一种流传下的温情,这是在外泊着游子,时时向往的感情,家,只有年老的父母才给予我们的一种最真切的感受。回家过年,回到父母身边,才是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