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一个牵挂

心中有一个牵挂

大寿散文2025-03-20 13:10:54
有时候我在外地,会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当我说一声喂的时候,那边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会说:“爸爸,我想你了!”听到这句话,一刹那,那种幸福、那种温暖、那种快慰一下子全部都涌上了心头,你会因为这个电话而感觉到困
有时候我在外地,会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当我说一声喂的时候,那边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会说:“爸爸,我想你了!”听到这句话,一刹那,那种幸福、那种温暖、那种快慰一下子全部都涌上了心头,你会因为这个电话而感觉到困乏没有了、心情也舒畅了、对生活更加热爱了、工作也更有信心了……,只是因为这个电话是女儿打过来的。
当然我会继续逗她的:“你是真想老爸了,吹了吧?”那边似乎有点急了:“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我哦一声然后问她:“哪里想呢?”她说道:“当然是心里想。”这样的对话就象是一段乐曲的过门,只要是女儿打过来的,基本上都是这样,孩子六岁以前的记忆,就这样深刻的铭记在了心中。
对于做了父母的我们来说,儿女有时真的犹如一剂良药,能解乏、能增力、能慰心、能自信……好好再总结下,疗效更多。有了孩子,就有了更大的责任,就有了对人生更为深刻的体味,当然还有对于人生更为幸福的体验,在父、母对孩子的爱上面,时时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我不止一次听到一些朋友和同事说,若出去转不带着孩子,便觉得没意思,其实我深有同感。偶尔出去玩而不是带着孩子,特别是看到别的父母亲都带着孩子的时候,心中就禁不住想,如果把女儿带过来玩多好呀;再如若看到好的玩具,也不免想着是不是给孩子带个回去;甚至有时在外面吃到好吃的,也会想起孩子来,这种不自觉,我有时自己都感觉是不是有点过了。
似乎还记得某个电视剧里有这样的台词,一对年轻的夫妇在一起,女主人公说:“我们,要一下孩子吧……”,实为经典而又俗套的桥段,但是让人觉得温暖。其实在要孩子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孩子会不会成为生活中的一个负担?有了孩子,生活还能一如继往吗?甚至就是孩子还小不懂事、象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小动物时,还可能觉得他有些可恶,但是随着他一天天的长大,那些天真、那些可爱、那些笑、那些温暖,会时时感染着你,并会经常勾起你的回忆。他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父母成长的过程,孩子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则需要父母成长为优秀的父母,而不仅仅是依靠孩子自己本身。当我们种下一颗种子看着它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自己都有种说不出的欣慰与成就感,更何况为我们自己的孩子呢?有了孩子的家庭更和谐,有了孩子家庭更幸福。
儿行千里母担忧,何止是母亲,父亲不是一样的担心儿女么?对于孩子母亲的担心与牵挂似乎显得更为表象些,而父亲的爱则似乎更深沉些。因为母亲总是把儿女挂在嘴边,若是儿女在外面有了些成绩、受到了别人的表扬,肯定是恨不得用广播将之宣传出去,父亲呢,嘴上虽然不说,但是那种对儿女之爱,有时在内心其实更甚于母亲。
自孩子稍大些后,如孩子不在身边,我基本上每天都会打个电话给她,只是因为想念、只是因为牵挂、只是因为关心,其实内容也很千篇一律,无非是问想老爸没有、今天在学校学了些什么、和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得了小红花没有、作业做完了没有……她都有时会感到厌烦,但是作为父母真的很需要这种雷同的对话,这种对话总是能起到沟通作用的,而且我相信感情在这种千篇一律中会得到增强。
我们都有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读懂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和牵挂,同时当我们为人之父母的时候,又把这种爱与牵挂慢慢的传承下去。对于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我们老家有这样说法:水是往下流的,还有句俗语叫:“只有瓜连籽,哪有籽连瓜”,蕴含的道理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似乎永远是无条件的,但是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则要差许多。其实这些话也是在时常告诫我们,爱不仅仅要向下延续,还要向上反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完整的幸福。
我以为想念与被想念都是件幸福的事,特别是当你已为人之父、为人之母,有了孩子,你在心中就会有一个牵挂,对于孩子,父母的牵挂象一根牛皮筋,她走得越远,牵挂就愈加强烈……
明天又是六一儿童节了,这个节日今年居然没能跟女儿一起过,想想也挺遗憾的。其实对于女儿,我虽然不指望她将来成龙化凤,但说希望其实还是很多的,只是惟恐对其太沉重。作为一个普通人家,唯愿将来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是,足矣!

二〇一二年六月一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