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的教授、神医名头被一一揭下之后,我们才又一次渐渐冷却下关于养生的一些澎湃情绪—其实何止是情绪,简直就是躁动,疯狂。原来,我们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追求的东西差不多。只不过名目不同:皇上是明确地要长生不老药,我们是羞羞答答地说要健康长寿,内里完全一样;秦始皇面前是换来换去的几个儒生,我们面前是变幻着身影的林大师胡大师张大师们。今天我们揭露张悟本,让他的神话破灭,救万民于“食疗梦幻”中,其实我知道,这只是千万个大师中的一个,在中国大地上,蒙人坑人害人的大师们,何止他一个!
张悟本同志本来是一个工人,是我们一个阶级里受改革开放影响到生活的一位下岗人员。他大器晚成的成长之路,虽然以他天生的能言善辩为基础,但重要的还是他获得了一些策划者的青睐,一些“做大师”者的垂青。从不学无术到“精通”国学中医,从怯怯地走上讲台到随意地应付众生,离开公司策划他一事无成。看得出来,与其说张悟本同志虚夸海吹骗人,还不如说他是个别人手里的提线木偶,充其量做了回别人赚银子的道具。这到与当前社会上盛行的“被”字现象相吻合。既然可以“被增长”“被捐助”“被感激”,为什么不可以“被大师”呢!
自然不能开脱张悟本。难道他能按他说的天天喝绿豆汤、吃长条茄子而不得病?但这种以养生健康为幌子的把戏之所以能屡屡成功,还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秦始皇之后,谁都笑赢正的愚昧,但追寻灵丹妙药的皇帝走老儿前赴后继。于是在深厚的中国文化中,追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愿望和劲头便不断得到发扬光大。需要就是市场。商人的目光比一般人的敏锐,就在于他们能恰当地把握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自觉自愿地掏钱。什么人的钱好赚?女人的美与减肥,孩子的聪明,中老年人的健康。他们把目光锁定中老年人,以健康长寿这个永恒的话题做诱饵,随便赚得盆满钵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人为了自己心中庄严的目标,不仅从众,还特别容易健忘的、特别愿意有病乱投医的、愿意“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既然过去的方法不灵,今天的方法不管怎样都会试一下的。况且,“香功”就是有“香味”,这在一些老年人那里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剩下的当然就是悲哀了。许多人不是皇帝,也被逼得演绎起“新编皇帝新装”的故事来。到了一定时候,大家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是自觉不自觉地走到策划者和商人的立场上来的。我的岳父母从回到地方开始就接受所谓的健康咨询义务诊疗,不知道吃了多少种药,买了多少种保健品—从吃到穿到用,像极了张宏堡大师时期的景象;不仅自己用还要为子女的健康掏腰包。多好的老人,多可怜的老人啊!现在,他们还天天早上按“老师”的教诲听着调频广播,听宣传,听病例,听患者感谢;然后吃他们销售的药店里都没有的“专用好药”;晚上用推荐的药材泡洗;过几天再去他们的义诊点接受免费检查,然后买回来一推有用没用的物品。还有,就是向亲友子女们宣传“老师”的神奇,带着大家去找“老师”看病。典型吧!幸亏他们还有点儿退休工资,孩子们不“啃”,还不时资助一下他们。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一点也不怀疑明天还有更神奇更满腹经纶的“大师”登堂入室;再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专著也会得到追捧。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健康,每个人都在追求健康。在看病贵看病难的环境下,保养好身体少得些病,就成为我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再说,懂得养生,也是我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标志,是我们懂得生活的一个象征。谁愿意在全社会热衷养生观念的时候成为不懂得生活的人呢。
用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规则来揣测,张悟本同志能迅速窜红,与他的大名很有关系。他与他背后的策划者,是真正悟到了今天这个社会快速赚钱的根本,也悟到了国家法律和行政管理机构对他们这样的行为无法可治的本来:法无禁止嘛。到底是“倒吃甘蔗一截比一截儿甜”,以前的大师不是跑了就是进去了,可张大师却可以端坐无痒:世上那有喝绿豆汤吃长条茄子死人的?(有些重症病人迷住这些不去医院不吃药,那可不是大师的错,绝对不是。)佩服!
2010年6月2日
张悟本们让人“悟本”
张悟本的教授、神医名头被一一揭下之后,我们才又一次渐渐冷却下关于养生的一些澎湃情绪—其实何止是情绪,简直就是躁动,疯狂。原来,我们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追求的东西差不多。只不过名目不同:皇上是明确地要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