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走上领导岗位时,恐怕都要把“从政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甚至在写材料时或做报告中都要有所体现,让人民群众觉得他是个真心为民的好官。可事实上,有些“从政为民”只是说在口头上却不落到实处,结果它就成了一句空话,也造就一批毫无作为的庸官。为政主要在为民,是从政的原则,是做一个好官的标准,无论何朝何代何时何地,颠扑不破立世永存。
为政之要在为民,就要尊重群众当主人。作为一名官员,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有甘作人民公仆的理念,决不能把权利凌驾于法律和人民之上。对待手下,不颐指气使不飞扬跋扈,平淡处世平和做人。走在人民群众中间,当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与民交谈不打官腔不做官态,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个百姓拥戴的公仆,其威望值一定会很高,登之高处,振臂高呼,势必拥者众。人心齐,泰山移,还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呢?
为政之要在为民,就要关心群众当父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做百姓的父母官,更不是一句空话,当时时刻刻把百姓疾苦挂在心头。焦玉禄同志,生活简朴关心群众,和群众心连心打成一片。心里装的是群众,惟独没有他自己。他带病坚持工作,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焦玉禄这样的官员为党树立了光辉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可现在有些官员,车越坐越小,房越住越阔,饭越吃越考究,衣越穿越讲究,刮风怕吹着,下雨怕淋着,下雪怕冻着,夏天怕热着。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越办越难。这样的干部,恐怕在百姓的心中没有一丁点位置。
为政之要在为民,就要相信群众当老师。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领导干部在做重大决策之前,当充分调研考察虚心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领导干部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要像相信老师一样相信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的才能,相信群众的力量。领导干部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强的执政能力。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浙江视察,在一个楼道党支部。一位有着51年党龄的梁舜华老人用“忘不了、不能忘、无怨无悔”10个字,即“忘不了党的培养教育、不能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无怨无悔”,概括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深切感受。胡锦涛书记听完了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的见解后说:“我深受教育。你这10个字,充分表达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我相信,有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共产党员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位普通老党员总结出来的这三句话、10个字,其水平和深刻度,并不比某些领导和理论研究者差多少。这就是来自基层的智慧。
为政之要在为民,就要服从群众当裁判。群众的心里有一杆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是优还是劣,是廉还是贪,群众最清楚。领导干部想问题,干工作,作决策,都要以人民群众为裁判,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为政之要在为民,就要依靠群众当亲人。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依靠对象。比如,三大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老百姓们一小车一小车推出来的。要是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一天也不能够生存下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将一事无成。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依靠亲人一样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为政者绝不能把人民的事业当儿戏,而要以人民满意为准绳,全身心、饱负荷践履岗位职责,这样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为政之要在为民
很多人走上领导岗位时,恐怕都要把“从政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甚至在写材料时或做报告中都要有所体现,让人民群众觉得他是个真心为民的好官。可事实上,有些“从政为民”只是说在口头上却不落到实处,结果它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