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春天里的微笑

绽放在春天里的微笑

囷廪杂文2025-05-10 08:58:35
前几天,收到浙江作家周春薇的网络留言。她说要给我寄两本新出版的书过来,让我注意查收。对于周春薇,很多游迹于新浪的文学爱好者,大都不是很陌生。我也如此,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便会进入她的博客天地,在文字间品
前几天,收到浙江作家周春薇的网络留言。她说要给我寄两本新出版的书过来,让我注意查收。
对于周春薇,很多游迹于新浪的文学爱好者,大都不是很陌生。我也如此,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便会进入她的博客天地,在文字间品味这位江南才女的诗情画意。她的作品多以散文诗为主。
元月八日上午,我终于收到了她寄来的书——《且走且吟》。她在书的菲页上写道:凤军,你的支持与鼓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谢谢,周春薇。单细看这墨香未消的笔迹,便有种春风拂面之感,“且走且吟”四个大字让我感觉到了09年的春天自此开始。
她为自己撰写了“自序”。在自序里,她便开始了自己的“吟”,一种隐隐作痛的“吟”,一种后悔不迭的“吟”。她痛患偏瘫的母亲没有看到她的书而遗憾的告别人世;她后悔自己的这份成功姗姗来迟。正如她在“自序”中写的——擦干泪,焚香三柱,朝东南方三鞠躬,才坐下来“自序”。读罢,不由赞叹:大爱江南,春薇孝女也!
《且走且吟》整本书共分三大辑:一是爱情颜色;二是乡村旋律;三是行走姿态。细品这三个辑题,便有种暖意。如果把三个辑题按照事物发展罗列规律加以链接的话,便可理解为,手掬着爱情的颜色画笔,嘴里吟唱着乡村的旋律,在充满阳光的春天里,边走边快乐地描绘着爱的图画。
爱情颜色:一沫沫沾染春露的圣洁色彩,勾勒出世间最美的爱情画卷。
爱情颜色,这一辑里罗列的诗文很多,足有59篇,能占整本书的60%。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悟不透作者的用意,但从内容上看,59篇是有道理可追的。开篇之作《踮起脚尖,接近爱情的颜色》,11行的小字,画出了爱情的颜色。“雪,纷纷扬扬/许多诗行也纷纷扬扬/我从别人的诗行里拾取一朵/装扮自己的爱情故事。”前四句,意境交融,从雪吟到了自己的爱情故事。当今社会,人功名利,世俗凡人,很少再能从天空飘扬的雪花中提炼自己的爱情。周春薇把自己的爱情颜色从这四句中定调为白色,可见她人格魅力纯洁而干净。“一种高度……踮起脚尖/或许就能接近爱情的颜色”,爱情到底有多高?爱情在每个人的心里高度都不同。有的爱情高不可攀,有的爱情触手可及。高不可攀的爱情,她用了“或许”;触手可及的爱情,她用了“踮起脚尖”。开篇之作便告诉人,爱情圣洁,做为有感情的人类,要懂得珍惜。最让我感动和莘怀的便是《有风从远方来》,也是短短11行。但内容更为浓缩,文字更加精练,笔触更加老道,颜色更加鲜明。“有风从远方来”,我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再往下读,一目便窥这个题目有“隐意”,她题目中的“风”定为她的一个游走在春天里的知己。“春暖花天/有风自远方来/芬芳醉人/送来一袭花色。”显而易见,不语自明。“破茧成蝶――一次次振翅/都将一份甜蜜诠释”。可见这位知己在作者心底的份量。当我读到《坐在夜的怀里,凄清如月》这篇的时候,心底微微一振。振的原因有二:一是作者的心迹为何如此昭然;二是此诗体与“爱情颜色”有异。诗中既有唐诗宋词的悠曲古韵,又有秦砖汉瓦的凄丽孤寂。读后,让人愁肠百结,惮然神伤。与前几篇形成了一种悬差,这首诗更像是春天里突然震出的一道闪电,将作者的心意撕裂为二。爱情颜色,诗意颇为深邃,“或许”不是我等男儿所能领悟吧。
乡村旋律:一个个掷向乡村的音符,纤弱指尖弹奏出了世间最美旋律。
对于乡村体裁的诗歌,我读过许多,大都是遇景抒情,多为赞美之辞。写出了乡村的景,却写不出乡村的情。周春薇在乡村旋律一辑里,把《回响在乡村的旋律》同样作为开篇之匙。分别从“拾穗人,窗下的蟋蟀,山村的傍晚,乡村的菜花,乡村的河流,乡村的田野及乡村的鸟声”入笔,用一个个朴实、憨厚、壮实的音符,弹奏出了乡村最美的旋律。与前面诗体不同的是,这次她用了“组诗”的形式,篇幅较长,但不繁琐落堕,读起来朗朗上口,通篇读完,像是在品尝一盘乡间野菜,清爽而甘甜,昭章亲闻。尤其是在“乡村的河流”中,她写道“春天的河流,擦亮了谁的眼?”这种亲切,这种暖意,这种疑问,瞬间让久违的、冰封的、灰暗的心在冬日融化。让读者在书里闻到了春水潺潺,听到了春风习习,看到了春天暖暖。“乡村的田野”更突出了“朴实”,她写道“醒了,在农人拖泥带水的脚板里/一畦畦行列齐整,精神矍铄/似一幅水彩未干的画,远处,还闻着墨香”,现实中,乡村的田野不就是这样吗?田园间,辛勤劳作的农夫在为自己的土地播种希望。此文中的“醒了”,如果说是这一声提示,不如说是呐喊。一种回荡在田间地头的呐喊,一种激扬在文字间的呐喊。让读者的心为之一揪,从而更为专注的阅读后文。诗歌里也有四季轮回,如果为这种轮回的季节扣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就是秋天。如作者的《走过秋天的原野》。往小的说就是一篇诗文,往大的说可称之为乡村文化。以景带情是作者的惯用手法,可这篇诗文的特点在于作者在景中把情进行了拓展,延伸到了生命的意义。如“走过秋天的原野…。犹如闻着父亲带着烟味的指尖”,这几句既是乡村秋天景色的描写,又是作者自我感情的升华。她把秋天的原野与父亲结合起来,怀念乡村的秋天,思念乡村的父亲,情景交融。“我时刻感受到/生命生长的力量/生命在胸腔里的跳动/生命在大自然中的搏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收获的季节里,把生命当成一粒种子来收获,让原本世俗心态增添了收获的希望。让生命在成长中收获,让生命在季节里成长。足见作者的笔道厚实,写作功底深厚。乡村颜色,韵律轻朗,让人在乡村游历间听到了最美的华章。
行走姿态:一行行蹒跚艰辛的脚印,踩出了人生最寂寞的道路。
行走姿态,可以说是作者最终的收笔之作。人,每天都要行走。或行走于乡间小路,或行走于繁华城镇。每一步的行走,都有目标,都有目的。有的人,行走的较为轻便,有的人,行走的较为沉重。周春薇可以说是一个行走于乡间小路和繁华城镇之间的人。这可以从组诗《风花雪月》中清晰的看到,她行走的时而沉重,时而轻便,步步充满疑虑,步步饱含艰辛。她在诗中,能很均匀的把人、皮、心、魂进行平均分割,从而冠上自己的名号。让人既恐惧,又难舍。如在《风花雪月一》中,她写道“我的风不从天边来,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