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卷首语
正是这样一个句子,奠定了整篇小说的基本风格和叙述的框架,记得在写作课上,写作老师也曾经分析过这个句子,对当时的印象还是挺深刻的,后来老师还提到了,这个句子后来被很多写作者所模仿。
一开始读《百年孤独》时,被他庞杂的家族系统和让人头晕目眩的重名吓倒,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觉得这是一本难懂难读、非常混乱的书。
但是,正如圣伯夫所说的,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拥抱所有国家和所有时代”,它们不会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我相信,真正经过时间考验的伟大作品,享受的时候就不必刻意求解,觉得滞涩的地方就暂时跳过,也就避免了整体上受熏陶的心理氛围的消解。
读了挺久才读完,书中一直充斥着那种死亡的沉重压抑得我无法自由自在的呼,象冰雹一样不停息的砸过来,却觉得茫然没有完整的思路。但或许也正是那种孤独和宿命的感觉,让我像着了魔一样死死被缚住。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孤独成了这个家族的徽记,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冲动、勇敢和不屈,还有遗传的高高的颧骨,以及骨子里隐藏至深的乱伦渴望。这种孤独不同于中世纪贵族的那种“高贵的忧郁”,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它不是在华丽的客厅里,踱着方步慨叹生命之短暂、蔷薇之枯萎,也不是用天使的丽目俯察人世的风云无常、世态炎凉。
它是对世界本体的一种凄凉的绝望,是低贱的、卑微的,有一种浓灰色的压抑感,应该是一种惨淡的幽默,也是一种绝顶的忧郁,无可逃遁甚至无法减轻。
对于布恩蒂亚家族的第四代,作者重点以奥雷良诺第二和阿卡迪奥第二这两个孪生兄弟为中心,解释了这个家族和马贡多小镇发生的巨大变化。两兄弟既有格子的性格特征,又延续了上一代人物的某种命运和性格上的共同特点。
由于他们一生都使用了对方的名字,因此,阿卡迪奥第二而不是奥雷良诺第二像奥雷良诺上校当年一样,参加和领导了工人罢工,后来看到所有的工人被屠杀并被晕倒了某个地方去销毁,从此精神受到了打击,一头扎进了奥雷良诺上校的实验室,在他的知道下开始探索神秘事物,,过完他恐惧、孤独的一生。他差点拥有了上校一样的辉煌事迹,但毕竟再也没有他的叔祖父的英勇。
而奥雷良诺第二,到了成年之后,却和他的孪生兄弟离得越来越远,就像他的祖父霍塞?阿卡迪奥一样,陷入了情欲之中不能自拔。他拥有他祖父一样的力气,一样的鲁莽和放荡。甚至,他和他的轻抚之间神奇般的疯狂情欲,也讽刺迪成了他们家族兴旺的因素和动力。
也就是在奥良诺第二活跃在马贡多的时期,马贡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人群涌进马贡多,带来新式的发明、新式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一帮美国人来了。意味深长的是:他们在铁路的另一侧单独建了个村子。
这些“美国人”改变了马贡多的自然规律,波小?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改变了年轻一代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更有成对成双的男女把吊床杏树上一挂,张起一块篷布,大白天里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寻欢作乐起来!”
奥雷良诺第二就是这些嘴腐化的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他能天打宴宾客,毫不节制自己的情欲。他的堕落是新形势下的多扩,这是革命失败后的一种必然的结果,这才是真正的人类的显示和悲哀。马贡多终于被一场持续了四年的大雨给冲得七零八落了。这是掠夺者留下的遗产,也是堕落者留给子敲响的丧钟。
而那两位孪生兄弟,也在晚年的时候终于变得非常相像了他们又像童年时代一样,在死亡面前,被命运开了玩笑:在最后一刻的的慌乱中,那些抬棺材的可怜的醉鬼,把两口棺材搞混了,结果埋错了坟墓。
他们各自孤独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是奥雷良诺上校和他的兄长霍塞?阿卡迪奥在辛形势下的另一种可能的结局,或者说,是他们命运的合理延伸。如果上校活到了这个时候,他也许只是个怀着胆怯和恐惧的反抗者和逃避者,而霍塞?阿卡迪奥则会是这个放纵的奥雷良诺第二。
《百年孤独》中的人物像是一个迷宫,到了小说快要结尾的时候,第六代奥雷良诺甚至弄不清楚,自己的妻子到底是自己的姐妹还是别的什么关系。
有人问一位登山者为何要攀登珠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别的山峰不存在吗?在他的眼里确实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爱书者也应当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但是如果想知道它在哪里?那就打开《百年孤独》。
附:《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简介:
马尔克斯(GabrielGarclaMarquez,1928~)哥伦比亚作家。生于马格达莱纳省的阿拉卡塔卡镇的一个医生家庭。
1954年马尔克斯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周末后的一天》,继而又发表了《落叶》,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20世纪60——70年代,是马尔克斯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相继发表了《长翅膀的老头》、《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纯真的埃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等中、短篇小说。1967年马尔克斯经过长达18年的构思创作,发表了他的顶峰之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的创作以哥伦比亚及拉丁美洲生活内容为主要题材,具有强烈的拉美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
是“孤独”淹没了他们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卷首语正是这样一个句子,奠定了整篇小说的基本风格和叙述的框架,记得在写作课上,写作老师也曾经分析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