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以说是立足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观察的地方。往往,一个人所处的角度变了,生活方式随着也会变化。即使当时努力着不肯改变,但,最后还是变了。
角度非常重要,可以使一个人成功,也可以使一个人失败,关键看你站在那个地方?
角度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丁点小事发生矛盾,细究,主要是两个人所处的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比如,校长和老师的矛盾,校长处在管理者的角度看老师: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老师处在被管理者的角度看校长:只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就好了,当两者互相抵触的时候,矛盾就发生了。如果,校长和老师互换一下角度,在看看对方,这样自然就没有矛盾了。老师和学生也一样:老师做个假设,假若我是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适中吗?老师的授课方式利于我们接受吗?我们对老师还有哪些需求?等等。这样师生关系和谐,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平时,如果每个人能够换位思考,矛盾几乎就没有了。
角度可以说是一种观察方式。
看一个人,站在这个人的正面和侧面,站在这个人的上面和下面,看到的和想到的明显不同。正面看人,可以见全貌;侧面看人,只见其一片。上面看人,可以把人看小;下面看人,可以把人看大。通常只有正面看到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为什么生活中,办身份证需要正面照片,接见客人需要正面迎接,交警指挥车辆需要正面站立,部队首长分析敌情需要正面思考,等等,还不是为了求一个大大的“真”。如果进入内心,角度不同,对一个人的看法也不同。同一个人,他说此人品质恶劣;你说此人行为优秀,我说此人70%是好的,还有30%的恶习存在,为什么一个人有这三种看法呢?主要是观察角度的问题。一个人,我们可以看成是好人,也可以看成是坏人,关键看我们所处的观察角度在哪里。老师是教育者,就要选准正确合适的观察角度,不要将一个学生用一句话压得喘不过起来,有时,需要老师正面观察;有时,需要老师侧面观察;可能有时需要老师站在高处观察;有时需要老师处在低处观察,不管怎么,角度很重要。我们不要求最佳,但一定要求灵活。
角度可以说是一种工作方式。
有的人对工作兢兢业业,有的人对工作敷衍塞责;有的人把工作看的比命还重要,有的人害怕多付出了一点。这两者一样工作了几十年,一样离开工作岗位,这时,有好多人万分惋惜前者,同样有好多人万分唾弃后者,只有这时,他们才真正地醒悟: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在去努力,对于后者已经晚了几十年。
到底,我们要这样看角度:你不是校长,可要站在校长的位置上做教师;你不是元帅,可要当成元帅当士兵;你不是经理,可要处在经理的方位当员工,等等。这样,你就选准了工作的角度,你的未来将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