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叫海哥,喝酒海量,说话神侃,即使是再牛气的人,只要与他交杯过盏之后,无不丢盔弃甲,败下阵来,“神侃”因此得名,“海哥”闻名遐迩。
有一天,海哥去北京洽谈一笔生意,北京一位姓王的老总接待了他,一阵寒暄之后,两人一起来到天安门附近的“王府井酒家”喝起酒来。酒过三巡,杯过五盏之后,两人的底气都禁不住足了许多,说话的声调也顿时洪亮了起来。只听北京的王总对海哥说:“朋友,不是我喝了酒吹牛皮,你到北京来与我洽谈生意算你找对了人,在北京可以说没有我王某办不成的事,你要是肯出一百万,即使是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也没有我王某了不得的难!”话语铿锵洪亮,说话掷地有声。海哥不屑地瞟了王总一眼,举起酒杯与王总碰了一下,面有难色地对王总说:“王总,不瞒你说,我这次到北京来,真还有件事情要麻烦王总,我海哥愿出两百万,就只请王总帮我一个小忙,以了却悬在我心中多年的一桩心愿。”说完,一仰头,将举着的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王总疑惑地说:“兄弟,什么大事啊?肯出这个价?”海哥说:“小事,小事,对王总来说真的是小事一桩。”王总高举酒杯,迫不及待地说:“兄弟,说啊,到底是什么事?包在我身上!”海哥揶揄地一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我只是想请王总把我爷爷的遗像挂到天安门城楼上就行了。”王总听了顿时傻了眼,举着的酒杯也仿佛定了格似的忘记放下,好一阵才缓过神来,然后拿起手包,急急地对海哥说:“海哥,你忙,你忙,我突然记起还有一件急事要去处理,失陪!失陪!”匆匆打了一个拱手,急急地溜走了。
我记得在若干年前马季和姜昆好像说过一段相声《吹牛》,马季和姜昆比高,姜昆说:“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不能再高啦!”马季说:“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没法再高了!”姜昆问:“那你的脸哪儿去啦?”马季说:“我们吹牛的人就是不要脸!”中国人爱吹牛是出了名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大跃进的浮夸风和当今社会的弄虚作假现象。浮夸风是中国大跃进时期特定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方针,尽管这条总路线方针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所以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方针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在这样的目标和口号下,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现在,人们只要提起当年的大跃进,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对大跃进的评价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如今,社会风行弄虚作假,政府官员好大喜功,我想这主要还是与政府的运行体制和用人机制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一个政府官员的政治生命取决于他的上级领导,而不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老老实实干事的,抵不上吹牛拍马的,说话实事求是的,干不过弄虚作假的,凭业绩破格提拔的,赶不上跑官要官的,一个干部一年的工作成绩全在自己的嘴上,年终总结也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文过饰非,混淆视听,把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都归于别人,整个政府机关都是一级哄一级,一直哄到总书记。我认为,面对这种腐败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党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于那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以褒奖和重用;对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政绩平平的,要果断予以调整,对投机取巧、好大喜功、制造虚假政绩的,要坚决查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