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眼相看湖北荆州抢救长江落水少年英雄群体
这些天,痛惜的心情一直占据着我的心灵,为湖北荆州抢救长江落水少年不幸遇难的三位大学生,更为他们背后反映出的更为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教育危机。两个少年落水,多个青年搭救,三个大学生遇难,最后力挽乾坤的竟是几位老年人。在为英雄群体感叹和喝彩的同时,心里却怎么也难以抑制越来越强烈的复杂的情绪。
我没有到达现场,无法得知当时的那一幕所面临的也许特别复杂的情景——所以我的议论也许只是一种或吹毛求疵或杞人忧天的臆想。但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毕竟是事实,作为生者,作出这样的假设毕竟出自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假如,假如落水少年小时候就学会了游泳,假如这些大学生都能像那些救人的老者那样身手不凡,悲剧也许就不会上演,或者我们看到的是一幕皆大欢喜的场景。
如此这般评说确实连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残忍,但之所以这般推测,是因为在此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重大的忧患。这些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们,打着“安全”的旗号,完全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致使广大青少年几乎失去了基本的自救能力。春游踏青?不行,怕出事;夏日游泳?不行,怕溺水;秋季登高?不行,怕摔伤;冬天滑雪?不行,怕弄坏手脚。下了课得及时回家,因为街上可能会有小流氓;出门坐车得有家长陪同,因为途中说不定就遇上了骗子……凡此种种,我们的学生,自小就面临着遍布生活每一个角落的“陷阱”、“狼外婆”,他们举步维艰、谨小慎微、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等到危险真的降临,他们只能惊慌失措、束手待毙;即使有一颗湖北荆州抢救长江落水少年18人英雄群体的善心、雄心,也不免面临生与死、水与火的考验。
我们的学校该怎么办?我们的老师该怎么办?我们的社会该怎么办?学校不能把追求高分数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赌注,教师不能把传授新知识当作教育的全部内容,社会不能因为学校出点事就把“安全”的紧箍咒死死勒住致使其戴着镣铐跳舞,在窒息中挣扎。生活是一个更大、更丰富的课堂,只有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在风雨中打磨,在坎坷中锤炼,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我们才能放心地把未来的接力棒交给他们。
逝者已去,就让这段迟到的思考,作为我献给他们的沉痛的祭奠。
二
湖北荆州事件,有一个特殊的受害者,他就是以“打捞沉物”为业的陈波之流。与三位不幸遇难的大学生相比,他们除了还活着,似乎确实不比别人多捡了什么便宜。可以想见,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他们至少有一段不短的时间无法抬起曾经昂扬的头颅。我们可以责骂他们的贪婪,唾弃他们的无情;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惩罚,好像再多也无法抚慰正义的人们那颗受伤的善良的灵。
然而,假如你是陈波,抑或是王波、李波,你同样也是一个为生活而奔波、操劳的一员,在利益面前,在道德和良心面前,你真能够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吗?如果这种“义举”和你的利益相冲突呢?如果这种冲突发生在不为人知的阴影下呢?
历史无法假设。正如陈波也曾信誓旦旦地说过“我不知道他们是救人的英雄,如果知道……”之类的话而我们也难以相信并加以原谅一样。而我相信的,只有一种情况,它可以确保陈波甚至于王波、李波之流不但不敢不出手相救而且很乐于出手相救——如果这样,荆州事件的历史将会重写,英雄群体和陈波之流的命运都将改变。
这就是中国见义勇为体制的革命性变更。当这种体制广泛认知于中国的每一个民众,当见义勇为不仅仅是一种义举、更能获得极大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而见义不为不仅遭受舆论谴责更使不为者蒙受重大精神和物质损失,我想,到那时,见义勇为将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穿衣一样普遍,而见义不为、见利忘义则成为傻子弱智才会为之的令人不齿的笑柄!
从这种意义看,陈波之流,真是受害者,一个因为体制不健全而产生的受害者。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英雄尸骨未寒之际,用一颗祈祷的心,用一双睿智的眼,化悲痛为行动,迅疾而又踏实地把该做的事做起来。
这,才是我们面对英雄所能奉献的最好的祭奠。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勇敢地面对错误
下一篇:为什么孔子的仕途不顺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