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斧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儿子曹植的这首“七步诗”,我们今天可以在《世说新语》里看到,而在中国民间流传也很广泛,许多不识字的农村婆娘都能够背诵,并且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曹
“煮豆燃豆萁,豆在斧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儿子曹植的这首“七步诗”,我们今天可以在《世说新语》里看到,而在中国民间流传也很广泛,许多不识字的农村婆娘都能够背诵,并且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曹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觉得稍微探究一下这个人物的行状是一件蛮有意趣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讲,曹植是个知识分子,但他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他生于权贵,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与后来称帝的曹丕是一个妈生的。本来,曹植完全有希望做皇帝,因为他是曹操儿子中最有才华的,深得曹操宠爱,好几次差丁点儿把他立为太子。他自己也曾经是志得意满,春风展然,颇有功名事业之心。他一生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帝王之图是十分明白的了。
遗憾的是,曹植绝不是一个政治家。他本质上是个诗人,书生气质非常浓郁的一介文人。以诗人之质而欲图帝王之业,这就引发了他人生的悲剧。
首先,曹植缺乏玩政治的人应具备的起码素质。玩政治,尤其是皇权世袭制下的封建政治,必须是城俯极深,刚柔兼济,还要心狠手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他性情天真,百无禁忌,通体透明。这典型的诗人性格,是搞政治的大忌。比如在他已经被封为临淄侯进入政治圈之后,老爸派了一谋士去观察他。他当着客人洗冷水澡不说,完了又表演健身操,背诵数千言的小说,还问客人“你看我怎么样?”此季,他正雄心勃勃与兄长曹丕争夺王位继承权,却不知网罗礼遇这位谋士,反而骄傲地表露出文人喜欢卖弄和任性的陋习,根本见不着半点韬晦,简直是胸无点尘。参观了他的少不更事之后,那位谋士回去向曹操报告了自己的看法,说他是“天人”,但无有帝王之才。
其次,曹植以诗人之质,青睐、信托和聚集的大多是政治上无能的同类项。以此开辟政治基业,无异投薪灭火。最典型的莫过杨修,杨修虽出身名门望族,文才颇高,但他的政治权谋实在有限得很,却倍受曹植信赖。杨修经常耍点小聪明,编好程序输入曹植脑中,让曹植在父亲面前与曹丕争宠,殊不知在大事情和关键时刻却黔驴技穷。不仅因此误了卿卿性命(曹操死前一年下令杀了杨修),而且对曹植的帝业实在构成了重创。曹操曾经为曹植选派了两个政治上老练、有才能、有远见的人作他的谋士,都因其不好文学,或常常指手画脚,被曹植看不顺眼而辞退了。任性而为,恃才傲物,以保性存真的文人方式参与政治对话,断无胜任之由,断无不败之理。
曹植比哥哥曹丕小5岁,活了40岁。以曹丕34岁代汉称帝为界,曹植生命中养尊处优雄心事业的旺盛期一去不返。29岁以后的10余年,由于有前期争夺太子一段疤痕,曹丕父子深怀猜忌,横加压抑迫害,郁郁而乏安全,终于在愤瞒苦闷中死去。别有意思的是,在侄儿当了皇帝后,他依然痴心不泯,上了一道《求自试表》,天真地指望翼佐皇家,再展抱负,书生意气毕现无遗,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曹植一生中最幸福的是童年和少年时代,一旦他懂了事立了志,处于政治权力角逐的血腥之中,兄弟的手足缘分,家庭的脉脉温情,就已荡然,他的性格是其人生悲剧的根源,他的处境使他别无选择,尽管这种选择是一种历史的错误,他却浑然不晓。然而,正因为这种独特的错误,这种独特的性情,这种独特的悲哀人生,才成就了他文学艺术上的独特华美,使他成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慷慨悲凉”独特风格的“建安风骨”中最负盛名的代表。可不可以这样说,曹植的人生悲剧是中国文学的幸运?
对于曹操,鲁迅先生是很赞赏的。鲁迅之所以非常佩服曹操,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是因为他玩文学和玩政治都玩得很好。我们不妨想一想,有谁象曹操那样,政治家与文学家都当得这样妙?恐怕只有1000多年后的毛泽东了。曹植比起乃父来就差得远了。若以政治家的身份玩文学,他是可以与父亲相提并论的。若以文学家的身份玩政治,他这个政治票友就输得很惨了。
当我们拂去1800年的尘埃,也许发现的是一面并不易碎的铜镜。玩票者谨记。
1998年9月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也说职业倦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