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好生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心月男子汉(天津)对《“三好”不可废,“阳光”不宜行》的评论: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三好生是评出耒的吗?我认为,不是评出来的,是学生自乙努力做出来的。即然是做出来的,何必由你评,你不评三好生就不存在吗?
心月男子汉(天津)对《“三好”不可废,“阳光”不宜行》的评论: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三好生是评出耒的吗?我认为,不是评出来的,是学生自乙努力做出来的。即然是做出来的,何必由你评,你不评三好生就不存在吗?日本的TQc企业管理中认为,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吗?不是,它在生产过程中就出现质量问题了。三鹿奶粉就是例子。所以日本将功夫下在全面的、全过程的、全部的每一个过程中,使之按标准完成每一步,这样的产品不用检验也是合格的。反思三好生,我们的功夫也要下在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合格的人才。评出三好生是人才吗?不是,人才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前不久理论专业人士调研过,一个班里前十名的学生中很少出人才,而十名以后二十名之间才出更多的人才。为什么?这些学生不注重前几名的光环,更注意知识的运用。加之现在歪嘴和尚念经,早已把:三好,念走了味。所以我觉得评三好学生不重要,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
这位心月男子汉的朋友说的不无道理,但却有失偏颇。虽然三好是“学生自己努力做出来的。”但还是需要经过评选予以确认,并通过总结,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再接再厉,继续进步。而且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带动后进。同样,书是读出来的,知识是学习来的,但还是要考试的。中学生、大学生、硕士、博士、教授、科学家;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等,各行各业的人才,没有人离得开考试和评选。固然李时珍、曹雪芹没有经过评选,是客观“存在”的伟大,但那也是经过历史长河历朝历代千千万万不同阶层人们的评选的(因为后人的研究评论成果汗牛充栋);而更多的大量的创造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人们却不为我们所知晓,原因之一就是古代没有评选制度,因而缺少文字记载。我们今天只能望宝物而兴叹,赏经典而遗憾了。
产品质量是做出来的,当然说的没有错,但检验却也不可缺少。日本全面质量管理中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全过程的检验和跟踪(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各控制点检验、中间产品检验、最终产品检验,检验结果纪录在案,以备追朔),尽管这样,日本的产品质量也不是无懈可击的。经常发生产品招回事件就是明证。三鹿奶粉事件除了某些人黑了良心外,检验(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马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质量体系认证,对检验的重视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产品质量光靠做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严密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是绝对不行的。
人才是靠培养的,培养是需要条件、措施、手段和方法的,不可能如山间草木那样自生自灭。教育设施、教育方针、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包括三好评选就是这样的条件、措施、手段和方法。即使是自学成才吧,那也离不开社会、前人、今人所创造、提供的客观条件。没有这些就不可能自学,更不可能成才,当然也谈不上合格了。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十年树树,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激励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不止一种,而是多种,需要又是分层次的,而尊重需要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手段对被管理者予以奖励,正是一种激励手段,是满足人们渴望得到尊重的需要。三好生评选同样是一种激励措施,不可小看了它的鼓舞力量。我有朋友在看过我的文章后告诉我她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故事。她是小学的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其他表现都不错,就是成绩每年总在三好生边缘,几次都因为名额限制没评上。后来一次,朋友去学校为她要了一张奖状发给她(没奖品,算后补吧),可别小看了这张纸哦,这同学第二学期,一跃而成为班上第一名字,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好生了。
我国古典管理思想中关于诱导激励(包括启发式教育)的思想、赏罚分明的思想、考核选拔的思想非常丰富、不缺少经典论述,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至于三好生评选中的变味,那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莫过于社会的原因,是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腐败对学校的侵蚀和影响,那不是三好生评选制度本身的错。社会的问题需要靠社会来解决,政治的腐败要靠政党和政府来解决。这就不是我的文章所要讨论的问题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