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随想

《卡农》随想

童木散文2025-04-20 19:51:11
听到《卡农》的时候,有种相遇恨晚的感觉,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想必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可是今日我才知道名字。而那小提琴和钢琴演绎的华美篇章,疾风骤雨般俘获了我的心,让我陶醉。仿佛是竹露滴清响的清晨林间小道
听到《卡农》的时候,有种相遇恨晚的感觉,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想必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可是今日我才知道名字。而那小提琴和钢琴演绎的华美篇章,疾风骤雨般俘获了我的心,让我陶醉。
仿佛是竹露滴清响的清晨林间小道间传来的玄妙,仿佛是荷风送香气的傍晚池塘那边飘来的清纯,又仿佛是星空点点的深夜抹着的淡淡的忧郁。
我闭着眼,感受到了阳光照耀中,一种情感在滋生,起伏,达到高潮,然后渐行渐远,余音袅袅。
于是突然有了兴致,把头发挽成高高的髻,换装,赤脚。随着音乐翩然起舞。舞蹈是身体语言的夸张的艺术的呈现方式,只是我这样的手舞足蹈,很随意,很偶然,完全是瞬间的音乐驱使。
一直觉得,轻音乐包含了太多——作曲家的情感,演奏家的情感通通囊括其中。是怎样一种恢弘磅礴深沉刻骨的感情驱使他们拿起手中的笔记下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是怎样一种波澜壮阔的心情让他们认真地轻抚手中心爱的乐器?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品,甚至比实实在在的图画和文学作品更具魅力。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让观众陷入无边的想象,高低起伏的音符,幽缓急促的节奏,还有不同乐器的演奏的音色,这些要素让听众的心中早已构成色彩斑斓的图画,在一种超越中与作曲者实现情感的对话,而每个人又因在乐曲中觅得自己的影子有了浅浅的悲伤,最后掉下眼泪。
兴许是文化的不同吧,西方人把音乐放在崇高的地位,透着宗教的神秘。他们坚信音乐净化心灵,是人类的救赎之道。在这样的思想熏染下,西洋乐器跟严肃沾上了边,像是为古希腊壮美的史诗量身打造,总体透出高雅与庄严。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典雅高贵,铿锵的乐声,有种肃穆的纯洁。小提琴是“忧郁的王后”,悠扬中藏着绵绵的忧伤,但依然哀而不伤。吉他的最大特点是随意,弦琴拨荡间感情自然而然流露。
而中国的民乐就大相径庭了。从古代音乐的起源来讲,娱乐便成为其主要的功能,所以中国的民间乐器打出生那一刻便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蔼感。笛子清脆动听,像是遥远的乡村报春的使者,二胡则为江南流浪的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古筝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一点一点的乐音拨人心弦。
或许吧,音乐让生活充满了诗意,感动和智慧。在音乐中,我们可以寻觅到一个古与今,灵与肉的契合点。而那一个点又带给人无穷的思考,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
我对自己说,以后的房子的中央,一定要摆一架钢琴,可以任手指自由地在黑白键上跳跃,泻出美妙动听的乐音。可以掏出自己的心,不管有没人能读懂。世上没有多少人能有伯牙子期巧遇知音那般幸运,而我,就把自己完整地交给音乐,在一遍一遍的乐音中,洞悉自己,慰藉自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