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没有人愿意离开
2001年,储云燕在咸阳观看了北京申奥成功的电视画面,一直记得“当时人们冲出家门,挥舞国旗,摁着汽车喇叭,在街头狂欢”的情景;2008年8月8日,她正在北京大学读研,奥运会已经就在身边。8月8日夜里1
2001年,储云燕在咸阳观看了北京申奥成功的电视画面,一直记得“当时人们冲出家门,挥舞国旗,摁着汽车喇叭,在街头狂欢”的情景;2008年8月8日,她正在北京大学读研,奥运会已经就在身边。8月8日夜里12点,记者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遇到了储云燕,她是仪征大仪人,当时天安门广场正在燃放焰火,这一日,她不仅交到了很多朋友,还在地铁站救了一个人。
一、观看开幕式,疯狂呐喊
当日在王府井北京饭店大屏幕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人大概有2万多人,人们聚集在大屏幕前面,王府井整条马路被堵的水泄不通,每到精彩的时候,人们就会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很巧,储云燕就站在记者身旁,她兴奋地说,“实行管制的天安门地区,突然响起这样声音,就感觉它能传到月亮上去。”
她是个很漂亮的女生,长着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毫无保留,露出一幅整齐洁白的牙齿,透出来的却是一种知性女人的睿智。如果在平日会让人觉得这个女孩安静而专心学问,8月8日这一天,储云燕在自己的脸上涂上迷彩,手中还拿着一瓶青岛啤酒,一边为中国加油,一边全身心的融入观看开幕式的人群中,到了高兴的时候就喝点啤酒,在开幕式的四个小时里,在王府井的人群中,储云燕们充分演绎着奥运会所带来的激情奔放。
储云燕没有开幕式的门票,却不想错过一个千载难逢的盛会,于是,储云燕在天安门广场实行交通管制之前来到王府井。“那里有大屏幕。”
“站在那里很累,人们摩肩擦踵,甚至不能挪动一下脚步,即使这样,没有人愿意离开,他们都在等待火炬被点燃的那一刻。”
在王府井观看开幕式的人中,有黄种人、黑人、白人,当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手持火炬飞天而起,现场的人几乎同时发出呼喊,那一刻,所有的人不再分国籍,不再有文化的差异,他们都在为奥运圣火的点燃欢呼。
二、半夜帮芝加哥人找旅馆
“真的很难理解那种心情,也许这就奥运会,这就是奥运的精神吧。”储云燕说,“开幕式转播已经结束了,焰火也结束了,人们还留在长安街上,拍照的人很多,大家都不愿意离开,来自两个大洲的人们,在几分钟内会成为朋友,你会觉得这是奇妙的一天。”
在储云燕新认识的外国朋友中,有一个是美国芝加哥来的,叫约翰尼,他只有22岁却有着超过400斤的体重,从背面看过去,这位芝加哥朋友“长度和宽度”是相同的。由于身体太过肥胖,他甚至挪步都显得艰难。即使这样,他仍然带着行李箱,自己一人来到北京,希望能够看到奥运会的盛况。
储云燕说,从芝加哥乘飞机到北京对约翰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约翰的心愿就是到北京来看奥运,有了心愿就去实现,值得尊敬。
她说,第一次见约翰是在天安门东边叫南池子的胡同,他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在树木阴影中行走。“那时候已经是9日的凌晨1点多钟了,一看到他,还以为是‘功夫熊猫’里的那只熊猫,很失落的在大街上行走,但是感觉又是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没有放弃。”
储云燕说,约翰没有得到开幕式门票,护照也出了一点情况,所以一直没有找到旅馆,是储云燕帮他联系旅馆,还找到了执勤的警官,直到9日凌晨3点,才帮助约翰找到了临时接受他的旅馆,第二天他还要去美国大使馆解决签证的问题,不过,约翰已经和储云燕成为极好的朋友,他还邀请储云燕到美国做客。
三、地铁站救人,疲惫却快乐着
也许这一日毕竟要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储云燕在地铁苏州街站遇到了“突发事件”。当时已经很晚了,一位大约20岁的女孩子投靠地铁出口楼梯的栏杆,好像很伤心。“一开始我还以为失恋了,坐在地上比较伤心,走过去才发现,她在哭泣,而且很痛苦,我就上前询问,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突然遇到这样的事情反倒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就不断的问你怎么了?女孩说话很困难,看到我哭的更厉害了。突然,她的电话响了,她才示意我帮她接电话。我才知道,她连电话也接不了,浑身抽筋,并且大口喘着粗气,呼吸很困难。”
“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很荒,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其他乘客也过来了,我就说快叫警察来。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警察,其实应该打120的。幸好,乘客里有个急诊科医生,她一来,女孩好像就不再那么着急了,医生告诉她,这是过度紧张加疲劳引起的,要女孩放松,不要大口喘气,然后就为女孩按摩手脚。那时我才看见,女孩的手已经极度抽筋,根本无法活动了。”
储云燕说她这是第一次做好人觉得很快乐,跟记者叙述当日情景是也是非常兴奋,“我也帮她按摩手脚,直到120医生来了,那位急诊医生悄悄的离开,我也走了。”
“当时已经非常疲劳了,因为既看了开幕式,又交了朋友,还第一次做了好人,就不觉得疲倦了,8月8日成了很奇妙而难忘的一天。”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眼里的涛声人物之六:阿年
下一篇:一个名字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