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字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一个名字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枯径散文2025-03-17 10:47:15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少林寺清脆的钟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宁静,我在一声接一声的的催促声中睁开朦胧的睡眼。只见姐姐穿上那件红外套,奶奶身穿深蓝的夹袄,银白的头发盘了个很别致的发结,好不精神,还有那满脸肆意的笑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少林寺清脆的钟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宁静,我在一声接一声的的催促声中睁开朦胧的睡眼。只见姐姐穿上那件红外套,奶奶身穿深蓝的夹袄,银白的头发盘了个很别致的发结,好不精神,还有那满脸肆意的笑容,就知道今天一定是个特别的日子。
我跟着穿戴特别整齐的家人,走在那条蜿蜒而悠长的小山路,只见金色的太阳正从对面的山谷中冉冉升起,山上的松树更加翠绿,那枯黄的小草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的养眼,好象有根根金条撒落在山腰。
“到了!到了!”只见张家大院贴有大红“喜”字的红灯笼挂满院子最显眼的地方,西厢房那扇不常开的大门上一对镏金红双喜字,在太阳光下格外的耀眼,还有那扇六页窗户上栩栩如生的龙凤,更是强眼。原来是四大娘家大少爷娶媳妇!
那很宽阔的大院,今天显得格外的拥挤,人来人往,脚步匆匆,满脸微笑,很熟的人来不急招呼,陌生的人没有了距离。
太阳还没有到头顶,只见人群涌向大门,接着一声巨响,礼花绽放,鞭炮声淹没的鼎沸的人生。随着人群的移动,只见四叔背着新娘子(我们老家有这样不成文的习惯,谁家娶媳妇,那一定得公公背着新媳妇从院子外走到礼堂,既有喜庆的意义,又表示将来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大步的朝大堂走去,锣声、鼓声、鞭炮声、掌声、吆喝声、欢笑声随着背着新媳妇的四叔一同进了大堂。德高望重的张老爷手一挥,所有的声音嘎然而止,“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话音刚落,对拜的新人还没来得及抬起他们的头,只见小六子飞奔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生了!生了!”费了好大的工夫,才知道原来是七婶生了个大胖小子。
这下可乐坏了张奶奶,只见她背起那拐杖,一会儿挥手,一会儿揉肉眼,一会儿招呼四叔,一会儿叫唤六婶,“真是双喜临门啊!”“双喜!双喜!”张奶奶一直念叨着来到了七婶的房间,冲着七婶不停的说着“双喜,双喜!”人们都以为奶奶在叫刚出生的孩子为“双喜”,就这样,这个大胖小子就叫“双喜”,七婶也满高兴的。
过了几天,在城里当官的本家大伯来看看小侄子,好不高兴。当知道侄子叫“双喜”的时候,眉头皱了皱,细心的七婶看见了,马上问有学问的大伯,是不是名字犯了忌。大伯摇了摇头,说“我的小名叫小喜,我们这里晚辈的名字不能重长辈的字。”七婶没有任何忧郁,说,“改!”
叫什么呢?这成了所有人议论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还真不少。七婶看着正忙着给家里装电的师傅,就说,“孩子就叫电明吧!正好留个纪念的。”就这样,七婶的儿子的第二个名字诞生了。每当家里亮着电灯,人们就看看“电明”,好象家里的光明是他带来的,所有的人都特别喜欢“电明。”
又过了几天,本家的六大娘来了,看着孩子,笑的合不拢嘴,抱着亲了又亲,把天底下夸的话都说尽了,当听七婶叫孩子“电明”的时候,满脸的笑收了起来,说出来的话又把它吞了回去,七婶看察觉到了,就问六大娘,是不是名字不好。六大娘说,“我小时候在娘家的小名就叫明”。于是,七婶不得不再给孩子该名。
那年正好是63年,毛主提上裤子,光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上下都向雷锋学习,雷锋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是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所以,七婶就为孩子取名叫“为民”,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很有时代气息的名字,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这名字已有几十年,至今未改。当时,人们最喜欢按照辈分取名字的,七婶的孩子的辈分应该是集字辈,为了响应毛主提上裤子,光席的号召,没有照辈分取名。
几十年过去了,“为民”已经成为了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心地善良的成功人士。他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乐于助人,这给他的名字“为民”又新添了一重新的意义,真的值得每一个人敬仰。
在这里,我用笨拙的十指,敲打着冰冷的键盘,用朴素的文字送去我真诚的祝福:“身体健康!永远幸福!快乐分分秒秒!”也用这朴素的文字表达我真诚的敬意!我会努力学习您的善良和坚毅,学习您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学习您对生活的热情,学习您对朋友的真诚。
说明:这是一个发生在一大户家族的真实的故事,从一个名字的演变看到我国家族辈分的威严,也可以看到那一段让人无法忘记的历史,故事中的地点、姓氏都是配合故事而安排的,不是真实,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为民”先生德高望重,本人敬佩及至,此文是经过他本人通过了才发的。我们都为“为民”先生祝福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