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的记忆
无来由地喜欢上了陈瑞的歌,偶尔戴上耳麦,沉浸在她那伤感的曲风里,随歌词的感伤而感伤。时常因了她那独特的嗓音,走进她的歌里,做一回主角感触一下心酸。女人就是这样感性的吧?否则又怎会随一曲歌词而感伤呢!每
无来由地喜欢上了陈瑞的歌,偶尔戴上耳麦,沉浸在她那伤感的曲风里,随歌词的感伤而感伤。时常因了她那独特的嗓音,走进她的歌里,做一回主角感触一下心酸。女人就是这样感性的吧?否则又怎会随一曲歌词而感伤呢!
每当笑靥变得牵强,心也跟着变得脆弱。每每此时,我就喜欢戴上耳麦,点出陈瑞。也因此喜欢上了陈瑞,迷恋上了她的嗓音。近来却以近痴狂,每晚都几乎戴着耳麦,沉浸在她那忧伤的嗓音之中……
那天,有幸看了场京剧,虽是国粹,却没能激起我半点的热情,若不是提前告知政治性的观摩,只怕是我也会临时缺席的吧?于是,不敢怠慢整装赴会,静下心来看完了整场歌颂沈浩的现代京剧。一场场真实生动饱含深情的编排,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真情诉说,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让聆听者的我们心中涌动着感动、敬佩和崇敬……原本以为轻松一场国粹,也变得异常的沉重起来。
说到京剧,记忆仿佛已久远。犹记得儿时满目都是样板戏的海报,每每走过一个扎着独辫的女孩,就会被人称为:《红灯记》中的李铁梅;一头齐眉刘海,齐耳短发皆被称之为:《杜鹃山》中的柯湘。儿时的我最羡慕样板戏中的李铁梅,一件红色上衣,一条粗大的独辫,在那个到处都是灰色的年代,一件红色的上衣,是女孩子们最为奢侈的向往。时常缠着母亲为我梳一条独辫,便以为自己成了样板戏中的铁梅,偶尔还会在舅舅一把二胡的伴奏下,唱上一曲“都有一颗洪亮的心”。
打小就喜欢唱歌,因此凡自己喜欢的歌一学就会。也因此样板戏中的经典曲目,我都能够唱上几句,且唱的有板有眼。呵呵,只是并不知道详细歌词……就说刚刚写那句“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吧,我都拿捏不准,最后还是在网络上得到了证实后才下笔写成。呵呵,估计那时也就是跟着唱了玩吧。那个时候音乐单调,除了样板戏,好像也没有其他的歌曲曲目。那时候,于我们,奢侈的美味不过是一块冰砖,一瓶罐头而已,哪还有精神食粮哦。不过,那是的我们始终充满着快乐的记忆,大家不会为了繁重的作业而伤脑筋,就算是一粒野生的桑枣也能够吃的津津有味,满口生香。
那时的我们,以生活刻板,内心保守而著称。虽然有些许的伤感,些许的辛酸,但回首往事,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美好感受呢?就如这久违了的样板戏,留下的是难忘的片段,青涩的记忆。那时的岁月,虽然简单,却不单调;那时的生活,虽然贫瘠,却不卑微……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