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市场比作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么山东德海友利带业有限公司就是行驶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巨轮。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德海,就是驾驶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总舵手。
见到蒋德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谦和、睿智。了解蒋德海,不妨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山东德海友利带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山东省阳谷县,由原阳谷振兴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与韩国友利材料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是以生产节能锭带、强力环行带、同步齿行带、轻型输送带等产品的专业企业。公司成立了企业新产品研发中心,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一系列高效、节能,年产20万平方米的传动带产品。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凭借技术优势开拓市场并牢牢把握住了市场优势,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
坐在宽敞但不奢华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他以平静的语气讲述着自己的创业经历。
1、诚信为本铸精英
蒋德海于1967年10月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1986年,高中毕业后的蒋德海开始步入社会,并走向经商之路。他凭借勤劳本分的性格,坚持诚信为本的理念,逐渐在木材生意上突显出了他经商的天赋。他带着亲朋好友凑起的经营资金往返于东北林场与家乡,有时候资金紧张,东北的客商主动提出先赊给他,他却说“我有多大的钱就做多大生意,我不能让三角债的事发生在我身上,”他每次都及时把货款付清。这在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甚至有人说傻。但蒋德海以其良好的商业品德换得了东北木材商的赞誉,许多木材商都争着与其合作,并且把质优价廉的木材优先卖给他。但在家乡卖木材,他还对家庭困难的乡亲采取帮扶措施,可以先赊销,等卖了家具再付木材款。他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家乡人赞扬。他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了才算富。在他的传、帮、带和镇政府的扶持下,逐渐在本村形成了一个由几十家木材商经营的鲁西最大的木材市场;同时又带动了本村及南徐等村上百家家具厂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自己也在商海中逐渐成长起来,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艰苦创业展宏图
1992年,有了一定经济经基础的蒋德海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将目标转向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于是他辗转于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最后确定进行纺织器材中“传动带”的加工。尽管有多年的经商经验,但生产工业产品对其来讲仍是门外汉,但他从不气馁,没有技术就买来书籍研究;虚心向棉纺企业的师傅们请教,远赴上海进行学习深造。技术掌握后,买设备、购原料,历经一年多的反复实践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为了使产品走向规模化生产,2000年他投资创建了阳谷县振兴纺织器材厂,产品也从少数的几个品种扩大到三大类六十多个品种,市场销售也从最初的本地区扩大到六个省五百多家纺纱厂。
2005年,他更多的考虑如何开发国际市场,后经过多次与韩国友利材料株式会社协商,决定共同投资成立山东德海友利带业有限公司,由蒋德海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至此,这艘巨轮在蒋德海的带领下,正式下水,扬帆远航。
3、励精图治谋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业生产领域一直沿用棉锭带,其质量和性能极不稳定,伸缩性大,并成为制约纺织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瓶颈,因纺织品质量所造成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节能锭带”属国内空白,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作为一个纺织器材专业生产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研究新型的节能锭带,以带动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
蒋德海是一个看准了就下大力干事业的人,他带领公司人员组成了科技攻关小组,投入专项资金专门从事节能锭带的开发与研究,并聘请了多位专家、教授为企业技术顾问。他废寝忘食、查资料、验数据、调设备、配原料,每项都一丝不苟,经过反复实验,并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终于2006年1月研制成功新型节能锭带。经多家企业的试用,充分证实了该产品的可用性。对此他并不满足于现状,立即筹措资金,引进瑞士先进设备,不断完善“节能锭带”的生产工艺及配合比例,采用优质丁晴橡胶、高强度尼龙颗粒及合成粘合剂,利用高温挤压、抽丝定型固化合成,使产品又上了一个新的档次,生产出的节能锭带顺利的通过了科技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进水平,并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已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产品。《中国纺织报》、《中国纺织杂志》、《中国质量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对新产品的问世予以报道,此项目获得了聊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顺利的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蒋德海研制的这种带体柔软、工艺独特新、轻薄、省电、接头平整耐磨、耐曲、耐油、不粘花的节能锭带一经上市就引来各纺织企业的大批订单,彻底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器材关键部件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他的新型节能锭带上市后,产品好订单又多,有人劝他将价格定的高一些多赚些,但他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自己的产品是为纺织业服务的,纺织业又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我要让中国的纺织业都用上物美价廉的好锭带,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使之健康发展才是我的最大理想”。“我做企业,不是光图自身经济效益,不是为自己的名和利;为的就是将产业、将事业做强做大,为地方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发展作贡献,我是真真正正的在做事业。”
4、自主创新塑品牌
回顾发展道路上的新思路、新举措,实现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实践,他说:至关重要的是坚持了两条,一条是靠引进人才和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做到年年有盈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005年、2007年两次的大胆投入研发,给德海友利带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创新。提到创新,他感慨的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要尽可能把它做到最好。”
自主是根,创新是魂。民营企业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