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百官:说说“十碗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的家乡百官人逢年过节走亲戚或参加酒席,路上碰到熟人打招呼问起,都会自豪地对人说:“伢吃十碗头起哉!”从前在百官绝大多数人家的酒席上吃到的“十碗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十碗菜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的家乡百官人逢年过节走亲戚或参加酒席,路上碰到熟人打招呼问起,都会自豪地对人说:“伢吃十碗头起哉!”从前在百官绝大多数人家的酒席上吃到的“十碗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十碗菜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家家户户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要想吃上“十碗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一般只有在参加结婚、嫁女、做寿、建房、满月等红白喜事时才能吃得上。那时在百官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会实打实地用大鱼、大肉、全鸡、全鸭,蹄胖来招待客人,而一般平民百姓则采用“十碗头”来应付场面。“十碗头”就是十道菜,不过一碗肉、一盘鱼、一碗三鲜肉圆这三道大菜是必须要有的。在那个年月“十碗头”这桌菜肴算是比较丰盛的了。那个时候办酒,大多人家都会请专事炒菜的“大厨师傅”。他有烹饪专用“家生”,备有蒸笼、碗、碟、匙、筷及饭桶等,在与主人家约定的日子,提前叫人挑到主人家;并按照主人家办酒桌数,用红纸开出菜单,一般每桌为肉2.5市斤、鱼1.5市斤、开洋3钱,鸡或鹅,豆腐干,豆腐皮,油豆腐,青菜,醋,酱等配料按桌数而定。照菜单要略会多买点,以留有余地,但不会过多,造成浪费。
等到办酒的日脚,如有十桌以上的酒席,“大厨师傅”头天傍晚就会过来,首先烧煮一批“帮忙人”及路远早到的亲戚之夜饭菜肴,称“便饭”少则二三桌,多的四五桌不等。吃好夜饭后,“大厨师傅”就开始刮鱼元,斩并子,蒸冬坡,烤扣肉,切炒料,一直要忙到夜里十二点钟左右,“大厨师傅”将第二天要办的宴席菜肴基本准备就绪,就在灶窝间摊上棉被困觉。
第二天一大早,“大厨师傅”起来再烧“便饭”的小菜。上午继续做头天未尽的事宜,除“小炒”、“三鲜”需要现烧现弄,还有“东坡肉”、“扣肉”、“扣鸡”或“扣鹅”在蒸笼里蒸煮外,剩下的菜肴都在上午十点钟左右就开始烧的烧、炒的炒,然后一一盛放在“大钵头”里待用。
来吃酒席的客人全部到齐的话,往往要挨到中午十二点钟左右了。当年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被邀请来的客人如果“一人不到,全场勿吃”,一直等到中午十二点钟后,尚有个别客人不来,主人家才不得不为了顾全大局,而要把“酒势”发出去了,不过还会再等上四五分钟后就开始放炮仗,此时赶来入席者,如走在半途听到炮仗声,便不再前往而是返回。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邻居不送“人情”的也就摆了,如果遇上亲戚、朋友送礼的,对主人家来讲还是添了一个麻烦,事后需要用老酒一壶、一碗“三鲜”或“东坡肉”上门送去酬谢。
当年办筵席用的是“八仙桌”,周边放上四条长凳,一张桌坐八个人。邻里可带上小孩入席,一方面使小孩学习礼仪,另一方面让小孩也沾点光揩点油。所办筵席使用的酒,多数是主人家数月前自酿的土酒,称“缸头黄”或“白腾腾”,用正宗绍兴“元红”老酒招待的人家为数还不多。那时的酒席上是没有“饮料”的,因此不会喝酒的人入席,不得不少量倒一点酒,象征性地慢慢地饮用,只吃菜而不喝酒。
当一张桌凑满八个人坐下来后,大家虽然口中垂涎,但表面上都装得彬彬有礼的,相互招呼着夹菜喝汤,斯斯文文、文文雅雅。往往及至散席时,没有人能够将肚皮填饱,大家心知肚明但没有人会说出口来,因为自家办宴席时也是这样的“十碗头”。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大家不在乎吃喝,图的是亲朋好友相聚的热闹劲儿。
酒席上的“十碗头”起源于那朝那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据老人们讲这是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酒席上“十碗头”,第一碗是“小炒”。其实就是配料多一点的炒肉丝。用肉丝,香干丝,笋丝或茭白丝,菜梗丝加黄芽韭菜等炒就,上盖蛋花,葱花,大碗满盛。
第二碗是“三鲜”。用菜梗,肚片,肉皮,香菇木耳,豆腐干在“油汤”里青炖,用大碗盛置后,上面放上“蛋卷”数块,鲜虾数尾,再放上八颗肉丸,八颗鱼丸,最上面放上葱花。此菜黄,红,白,黑,绿五色俱全,可称得上色,香,味俱佳。
第三碗“东坡肉”。是将肉连精带皮切成十厘米左右的方块,在油锅里些微烤一下,到肉黄即可,皮朝碗底,放上酱油,在蒸笼里蒸煮,待发菜时开笼,将蒸肉扑在碗底垫些其他菜做底(油豆腐、竽乃、绿笋、豆腐皮其中一样均可)再倒扣上面,此时皮朝上,精肉在下,肉酥嫩,色黄亮,食之不腻。据说此肉出自北宋苏东坡在杭州任刺史时,喜吃此肉而名。这东坡肉吃时是人手只有一块。
第四碗“炒时件”。此菜用鸡,鸭,鹅的盹,肝,肚肠及咸菜或青菜加上香菇,木耳,豆腐干,笋片,茭白片,韭菜等炒成。
第五碗“稠肉皮”。用茭菜片或青菜片,略炒后加肉皮,用油汤烧煮,放上生粉,米醋勾芡,然后放黄芽韭菜。此菜味酸而滑溜,很实惠。
第六碗“扣鸡”或“扣鹅”。先将桂皮,大茴,食盐等调味品放在“戥子碗”底层,然而放上像“中指”那么大的八块鸡或饿肉,皮朝底肉朝上,再放上“白鲞”数块,在蒸笼里蒸煮,待发菜时,将蒸熟的鸡或鹅倒入已在“二六”碗里盛有煮熟的青菜梗上面。禽类肉加“白鲞”及调味品,蒸煮过的液汁气香味鲜。
第七碗“炒十锦”。此菜实是肉片,禽类的下脚料,加配料,如茭白块,豆腐干块,等用咸菜或青菜炒煮,此菜一般量多、质差,不过,经“大厨师傅”之手烧煮,味道倒很鲜美。
第八碗“扣肉”。肉与“东坡”肉块差不多大小,只在皮面上切上数刀,然后,在油锅里烤,将皮烤得“皱拢”。且带有黑色形牀,下面垫上油豆腐或“勒笋”,的其中一样。旧时经济虽不宽余,但礼仪规矩一般不会违反,吃“十碗头”此碗不动筷,席终由主家原碗端回,以便做回礼之用。
第九碗“凹肺”。现在一般人家都不会去吃了。猪肺切块加粉丝,掺入青菜梗,在油汤中煮沸,原汁原味,汤菜俱佳。其实猪肺在七,八十年代是很受老百姓欢迎的,一般买回家以后用水反复灌洗,直到泡沫去尽,用青水煮,再红烧或直接切片用太油蕉着吃,都是十分可口的。
第十碗“醋鱼”,也称“醋溜鱼”,这里的鱼不用“银龙鱼”,也不用“乌鲤鱼”,而是将“鱼元”刮下后的头,肚斩成块状,放上些微姜末,在油锅中煎煮,然后用生粉,酱,米醋一稠,再放上黄芽韭菜而成。头肚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十岁
下一篇:2012年1月30日的感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