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柳蒿香

又是一年柳蒿香

追命散文2025-03-31 19:09:42
在我的家乡一一小兴安岭,迈过五月的门坎儿,各种各样的山野菜便争先恐后的来了。先是馋人又败火的婆婆丁、苣荬菜,随之而来的是水汪汪的山芹菜,接下来是蜚声海内外的森林之蔬一一蕨菜、薇菜。总之,自春至夏再到秋,几十种野菜应时而来,足够你饱口福。不过,扎在心底里让我难以割舍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柳蒿芽儿。
柳蒿芽儿叶形似柳而得名,属菊科多年生草本的一种。刚入五月,就欣欣然钻出了地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小兴安岭的不管哪个角落,沼泽湿地,田间地头,抑或木丛林中,河岸丘陵,都有她的身影。说不上有“燕草如碧丝”那般好看,可一片片绿茵茵、水灵灵倒也可爱。她不择门第,与世无争,随遇而安,默默恪守着一份恬淡。象一首歌里唱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也是她的写照。
初识柳蒿,是在童年。母亲将焯好的绿莹莹野菜端上了桌儿,一家人就着自家下好的大酱吃了起来。我挟了一筷子,味儿怪怪的,入口略带苦涩。心想什么菜呀,忙弃置一旁。母亲笑了,“傻孩子,柳蒿芽儿,好吃着呢。”母亲又给我挟了一大筷子,入口初苦后散发出别样的清香。渐渐的吃了起来,慢慢竟有些喜欢上这柳蒿了。母亲说,“‘瓜菜代’那会儿,若没有她,谁能活着还不知道呢。”困难岁月里,小小不起眼的柳蒿俨然功不可没。
岁月匆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家家生活也今非昔比了。柳蒿不但没被人遗忘,却在人们餐桌上大受青睐。不经意间,对柳蒿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柳蒿属亦食亦药之佳品,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她营养丰富,有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解毒消炎、催生毛发的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等症病。吃法更是不拘一格,蘸酱凉拌清香可口,作汤包馅清炒亦有风味,与排骨、肥肠同锅而出,油汪汪香气扑鼻而不腻让你口水难收,最牵人口欲的还是和鲶鱼炖在一起,奇香暗涌,吃起来齿颊留芬,令你回味悠长。
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有着食用柳蒿芽的悠久历史。你也许不会相信,柳蒿芽在历史上曾挽救过一个民族的命运。据说先前,尤其在清朝,征战频仍,达斡尔族人民物质生活极度困难,食物匮乏一度将这个族群推向绝境。恰是这绿色的小精灵——柳蒿芽拯救了数以万计达斡尔族人民的生命。从此便与其结下不解之缘、生死之缘。每当春风习习,达斡尔族姐妹头包毛巾、腰扎围裙,三五成群,到江河湖畔、沟边壕沿,采集柳蒿芽。她们边采边唱,喜笑颜开、尽情欢乐。采完回家后,就把混在柳蒿芽中的杂质清除,放在锅里焯好捞出,凉水中泡,边泡边捞,挤好、剁碎,攥成团以备食。柳蒿芽是其招待尊贵客人的保留内容。达斡尔语,称柳蒿芽作“库木勒”。为了纪念“库木勒”挽救整个民族,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这天人们在江边,或草原,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品尝“库木勒”美味,咀嚼历史的苍桑,成为一道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风景。
走南闯北几十载,尝过山珍,品过海味,可在布谷声声的春日里,总不能忘怀的还是家乡的平常野菜一一柳蒿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