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中国人好像在复古,前一时期刮了一阵孔子热,最近“国际道德经论坛”又在北京和西安隆重召开,主题是“和谐社会以道相通”从而又掀起了一股研究《道德经》的热潮。为了“与时具进”,赶紧也去买了一本《道德经》,打开第一页,就弄得一头雾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读起来好像是太上老君的天书,真的是玄之又玄,岂能是我辈凡夫俗子能窥其堂奥的。后来听了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名字没记住)在央视“今日关注”栏目中的解释后才勉强明白“道”是老子的一种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说明道是万物之本源,道在心中,无处不在,只能靠自己去领会,去“悟”。这有点像当年我在南京栖霞山听一位高僧说佛那样,“心中有佛佛就常在,心中无佛佛就不在,佛不在,也无处不在”。这些说法实际就是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哲学观点,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给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他们的理念,很多还是能够“古为今用”的,况且这些理念也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我想这就是我们现在还要去研究它的本意。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一切都要顺其自然,所以他的政治理念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他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37章),这意思不大容易明白,查了注释,才勉强知道,无为的意思是,顺其自然,不要妄为,无不为是没有什么不能。连起来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只要一切顺其自然,而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讲了半天其实我也还没有彻底明白,又拜读了另一段:“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道德经第43章),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驰骋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原来老子所说的无为是这么个意思。
这意思太深奥,讲了半天,可能大家还是没弄明白,其实我自己也不大明白,一个深奥的理论又岂能一下就明白呢,但《道德经》还是有许多浅显的道理并不难理解,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就好像烹煎小鱼,一不小心就会把鱼弄碎,所以国家要求安定,不要搞大的运动。美国的里根总统就应用过这句话,说明他还是很相信老子的。“上善若水”,高尚的道德就要象水一样,滋润万物而而默默无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他是在说,高尚的道德是不需要标榜的,做了一点好事,老想着要标榜的道德是不认为有道德的,老子的这种理念不是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做了好事也不留名的雷锋思想一致的吗,另外如:“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些为人处事的经典名言,也都出自道德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确实值得我们去大力提倡,如果前人的这些理念能为我们所理解和接受,和谐社会就离我们不远了,因此“和谐社会以道相通”的道理也就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