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情、诗三维一体

潘军出身于一个文化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剧团演员,外祖父是戏曲界的名角。父亲所学的专业虽然是英语,但是却十分喜爱文学,曾经在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潘军的母亲虽然是目不识丁的艺人,却非常支持潘军学绘画与创

潘军出身于一个文化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剧团演员,外祖父是戏曲界的名角。父亲所学的专业虽然是英语,但是却十分喜爱文学,曾经在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潘军的母亲虽然是目不识丁的艺人,却非常支持潘军学绘画与创作,为了满足潘军买一本学绘画的书籍,竟然将剩下的十元钱给了潘军,然后去邻里借买米的花销。潘军的父亲是上门女婿。潘军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由胆大泼辣的外婆一手带大。外婆一生刚烈,做了媳妇不怕公爹公婆,遇上日本鬼子面不改色心不跳,即使在女婿被划为右派的年代,面对团长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弄得有文化的团长无言以对。只是当红卫兵抄家时,因为老公的苦苦哀求(闺女在人家手里),才让红卫兵胡作非为。
因为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潘军从小感受了艺术的熏陶,潘军在幼儿时期便开始在墙上涂涂抹抹,对绘画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多年的绘画经历,为潘军的文学事业打下了坚实稳固的根基。
老作家林斤澜在读过潘军的几个短篇小说之后说:“潘军的短篇小说主要手法是白描,白描是最基础的,但也最难。”白描手法,被潘军成功地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
熟悉了潘军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我们便更加容易理解他的散文创作。潘军的散文集《山水美人》无论是山水游记、记人叙事,还是文艺评弹,皆是从容自如,笔法洗练朴素,虽然行文朴实,读来可直达他的心灵深处。
潘军的游记写得最动人,融景、情、画与一体,清新自然,宛如他那一幅幅清丽隽永颇富质感的水墨画。潘军自称不是诗人,他的游记却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他的语言淡定平易,却给人无穷的回味。像《山水美人》、《苏州三日》、《香山龙门》、《徽州再记》、《泰山行记》、《走马大连》、《滇行日记》都是不错的篇章,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漫溢温馨惬意的友谊,有的凸现忧思的况味(如《徽州再记》),有的注重蕴涵哲学意蕴,有的突出浓酽的人文色彩。
潘军的叙事散文大多是带着悲伤惆怅的印迹。这可能与他的遭遇有着密切的关联。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潘军出生不久,父亲被划为右派,常年在外“劳动改造”,以致潘军十七岁时,他的记忆里才有父亲的影子;随后文化大革命爆发,母亲被打成“三名三高黑线分子”。因为身处在那个滑稽的年代,征兵无望,潘军成为上山下乡的知青。又是因为身份,与浙江美术学院失之交臂,阴差阳错地成为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最后顺理成章成为作家。
25岁的时候,潘军在《青年文学》发表小说处女作《拉大提琴的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之后成为省文联的专业作家,改革开放后,停薪留职去海南经商。最后仍然重回作家的岗位。
苦难的历程与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就了小说家潘军。潘军写过试验小说,是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2000年,常销书作家潘军荣列《新周刊》“十大热门作家”红榜。
在《山水美人》这部散文集中,我比较喜欢潘军的友情亲情散文。潘军因为才华横溢而结交了许多志趣相投的良师益友,并获得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潘军与作家朋友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尤其是在下海经商时,朋友们对他的规劝与担忧(害怕因此失去一位好作家),让人怦然心动,温馨的情怀跃然纸上。
友情散文《老友田瑛》写得最具神韵。田瑛脚生毒疮依然赴约,为了朋友愉快,尽管是搓麻的常败将军,始终乐此不疲。最有默契和感应的是,我“时常走进田瑛的梦境,梦境出现三天内田瑛就会意外接到我的电话。”类似这样的经历,我也曾经遇到过:头天晚上,我在梦中见到某位多年前的同事,第二天出门,便在街口与该同事不期而遇。《老友田瑛》结尾精彩而饱含真情:
“人这一生下来,其实最后得到的就是几个好朋友。因为父母终归要离去,儿女终归要自立,能够相依为命的,惟有朋友。之于我,田瑛便是。”
潘军写了一篇题为《怕散文》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潘军这样写自己对散文写作的敬畏:“我所说的散文,概念极窄又难以言表,大约是指道理清楚、叙事明白、文笔朴素的文章吧。清楚、朴素,都是大难,都值得怕。”潘军又说,“散文和小说不同,小说是才性的产物,重感觉的灵敏。散文也中感觉,但更需要学识,需要阅历,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都需要时间。”
潘军有着深湛的绘画功底,他还写过话剧、剧本,他在小说创作中的执着创新,才使得他的散文如出水的芙蓉,朴素而不失典雅,平实而不失凝重,既让人觉着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
我没有读过潘军的小说,但是根据潘军对写作小说的要求与立场,我知道潘军的小说一定是含蓄耐看的,思想深刻的,能够给予人心灵震颤的那种我所喜欢的文风与格调。
感谢作家潘军,你的心灵从来是向读者敞开的。你洗练的文笔,朴素的白描,看似平淡却情深意挚的叙事,还有你的宽阔博大的心胸,你对事业锲而不舍的毅力,始终如一的写作立场,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

【作家潘军简介】潘军,男,1957年11月28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作为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