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与“三上”

“三多”与“三上”

矮星散文2025-03-17 09:29:16
近读欧阳修写作方面的资料,知其有“三多”与“三上”的写作经验,这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也许不无裨益,是以具体阐述如下:所谓“三多”,据“苏门四学士”之一,喜欢“闭门觅句”的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载:欧
近读欧阳修写作方面的资料,知其有“三多”与“三上”的写作经验,这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也许不无裨益,是以具体阐述如下:
所谓“三多”,据“苏门四学士”之一,喜欢“闭门觅句”的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载:欧阳修曾说过,文有三多,即“看多、做多、商量多也”。也就是说,多读书,多写作,多和朋友探讨,此为文之道也。这是欧阳修的经验之谈。他本人四岁丧父,其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十岁已有自读的能力,偶遇《韩昌黎集》,爱不释手。由此推广开来,诗书礼易,诸子百家,无所不读,二十岁之前,即博学多闻。“看多”一语,信夫!“做多”,有了读书方面的雄厚基础,加之能体察社会,感悟人生,欧阳修少年时代,就酷爱写作,终其一生,仅就文学方面而言,举凡诗词文赋,无不精通,而且每种文体,所做数量多,质量高。“做多”一语,名副其实!“商量多”是讲,几乎每做一篇文章,都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商,一字不苟。名作《醉翁亭记》开头的修改,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据载,原稿开头为“东滁有山,西滁有山,南滁有山,北滁有山,环滁皆山也。”后听从友人劝告,删除前四句,定稿为“环滁皆山也”,一时传为文坛佳话。据明人何良俊《四有斋丛说》载:欧阳修晚年,将平生所做的文章定稿,仍与朋友相商,反复推敲字句,其严谨的写作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其夫人见状,便劝阻他说:何必这样呢?害怕先生嗔怪你吗?欧阳修笑道:“不畏先生嗔,却畏后生笑。”正因为这样,欧阳修才能著作等身,成为北宋文坛一代宗师,影响迄今不衰。
我们知道:欧阳修中进士后,为官从政,工作繁忙。那么,他用什么时间写文章呢?他在《归田录》里有明确的解答:平生作文,多成于“马上、枕上、厕上”,即所谓“三上”。意思很明显,是说他的文章,多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六十年代初,邓拓在《燕山夜话》里提到欧阳修的“三上”文章,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这里顺便提及。就广大文学爱好者而言,都有本职工作,提到写文章,往往推说没有时间。难道你比欧阳修还要忙吗?我看不见得。即便如是,也能挤出时间,学写文章。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欧阳修“三多”与“三上”的写作经验,值得我们广大文学爱好者借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