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如墙,爱如阳光

婚姻如墙,爱如阳光

轧账杂文2025-04-13 07:54:32
题记:爱如风,爱如光,爱如手中的沙粒,爱还如海里的波浪。当人们真正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才发现:婚姻如墙,墙外的爱却似那温暖的阳光。

(一)婚姻,无法束缚
因为爱情,需要婚姻。
婚姻把爱情固定在了一对男人和女人身上。新婚男女的那种幸福与甜蜜,古有“人生三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作为有力的佐证。
现代人也是如此,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婚,我们常常不顾父母的劝阻,也不顾生活的艰难,即使众叛亲离,也誓死不离不弃。
然而生活之路并非永远是坦途,随岁月的流逝,当新奇的生活被繁琐的家务所替代,当那昔日的娇羞被偶尔的粗俗所打破,当那散发着青春的梦幻转瞬间随天空的云朵飘然远逝,当厌倦成了生活的主旋律,那浓烈的情感便会渐渐地淡漠。
于是,急切回家的欲望没了,回家的时间渐渐地晚了,回家的日子也渐渐少;真诚的笑容变成了无奈的深沉,喋喋不休的情话已逃到了九霄云外,并肩牵手似乎成了一个难得的节日。身心疲惫,那细心照顾着你的人儿也烦了腻了,没有了问候,更没有了关爱。偶尔多问一句,便呵责“老夫老妻,用不着象情人般甜甜蜜蜜”。
于是,喜欢上了情人的话题;于是,眼光开始了人群中寻寻觅觅。
稍有苗头,就兴奋不已;稍有相似,就以为找到了知己。不管有没有爱,只是感觉自己有一点进入了状态,感觉自己已被对方吸引。
一头钻进别人的怀中,又有了新奇,自然也有一丝欣喜。毕竟,人与人,各不相同。

(二)红杏,因何出墙
一个人,如果对家庭产生的厌倦之情,这不过是他走出家庭的一个前提,不一定要发展到有婚外情。
自古就有“红杏出墙”,而今我们也用断章取义,以此来比喻婚外情。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红杏”之所以“出墙”,只因为有了“墙”这个障碍物,有了墙内墙外的世界之分,有了去墙外探险的好奇。如果没有墙的间隔,如果她生长在一片很开阔的天地,那绝对不可能有“出墙”这个词儿。而这堵所谓的墙并非是别人筑的,而是自己所为,为防止红杏爬进别人的院落;然而现实有时偏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你要这样,我偏那样;如果说不筑墙,无墙可出,她可以在那片广阔天地自由施展身手,自然地观赏风景,自然不会出什么意外。
这么说来,婚外情就是因为有了婚姻这堵墙,婚姻挡住了外面的世界;而这婚姻只不过是一纸证书,对人的限制只在于法律条文上,对人的日常行为并没有实质性的限制;出不出墙并不是真正的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有自制力,是否有责任感,是否遵守道德规范。这个问题,和我们现在的国情与传统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是在那男权时代,男人金屋藏娇、三妻四妾可以见怪不怪的,即使有婚姻这墙隔着,也是隔而不隔,就象镂空的窗,反而增添了一分神秘感,成就了一种朦胧美。
因此,婚外情最吸引人的地方无非就是那堵隔而不隔的墙,如果镂空,那邻院的风光可时时外泄,红杏出墙的可能性肯定很大。如果把院落扩大,或者干脆把墙拆除,还有什么神秘可言,还有什么朦胧可讲?
难怪有人说:一个成年男人和一个成年女人,要说管是管不住的,当他对外面的世界好奇时,你让他去疯狂、去潇洒,当他感觉腻了的时候,自会回到你的怀中。
这也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法:拆除那堵墙,让他享受整个世界的阳光,那么,他会在比较中发现:哪儿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三)爱情,婚外的阳光
所谓婚外情,是在与别人有一定感情的基础上产生的。
婚外情如果没有爱情作基础,定然不会长久,那并不是婚外情,只不过依存于一种性。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如果只是用性来维系,那与“一夜”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所以我一向不承认给“一夜”冠以“情”;如果这也可以称之为“情”的话,那人类的爱也太廉价,太廉俗,那不过是一种纯动物的冲动。
一份爱已消失,必然需要另一份爱来补充。一份爱已死亡,另一份爱又在悄然萌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本不是写爱情,只不过大自然容颜变化的真实写照。李清照晚年想到国破家亡时,曾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词句。试想:如果她生活在歌舞升平的盛唐,又何至于此呢?要说她对赵明诚真心不二,那么晚年为何又会嫁作他人妇?
人,不可能没有爱情的滋润;一个人缺少了爱情就会失去许多人生的乐趣。
如果真的在错误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那么产生婚外情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真的在错误的时间遇上那种相投相契之人,相见恨晚之人;如果自己的婚姻真的很不幸,那份情真的随云逃逸,那份爱真的随风而逝,我们为何不能接受一份崭新的爱,为何要拒绝一份真挚的情呢?
与其受尽相思苦,不如且享雨露甜。只要你能清醒地面对现实,理智地对待眼前的爱人还有那苦心经营多年的家庭,我想该放手的自会放手。谁都不会为一场已走向死亡的婚姻去做任何无用功。
爱情,没有罪。只要你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