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秋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当盛夏的热烈悄然退却的时候,这个多雨的季节带给人的是一时半刻难以适应的凉。凉的天,凉的地,凉的世道和人情,把一个历经了半个世纪的身心凉成了发颤的振动器。灰蒙蒙的天似乎没有一丝露出欣慰蓝色的意思,好多天了,一直阴沉着严肃的脸面,让人感到了一股子不寒而栗的恐惧与压抑。
因车祸的原因,在家养伤一年后的这学期,拖着还未痊愈的病躯,趔趔趄趄的踏上了我久违的讲台,许是多年从教养成的习惯,登上讲台的一霎那我便极力想认识我的学生和了解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几天的熟悉和了解,我基本知道了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因为分班的原因,这学期二年级学生人数较少,十五个学生当中有六个男生、九个女生。其中,有一男一女两个弱智,两个孤儿,三个单亲,八个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严格意义上讲,我的十五个学生当中有十三个是留守儿童,也就是说这十三个孩子基本是常年见不到父母的孤儿!等我熟悉班情之后,先后在空间写了两篇有关于孤儿之一的杨清洋同学的两篇日志《欲借太阳暖童心》和《家访》。本来写这两篇文字的初衷是杨清洋同学的处境令人感叹和同情,再者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提醒和警示,时时别忘了她有着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家庭处境,教育教学过程中理应在方式和方法上区别于其他孩子。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一石激起千重浪,我的诸多好友读完此文之后便及时和我联系,表示要资助孩子走出困境。质疑的,指责政府和孩子母亲的,捐钱的,捐物的,提出要收养孩子的,一些令人感动的善举时时刻刻感动着我的灵魂。
人之一生,最大的满足莫过于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诚挚的同情。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那便是人具有情感,具有其他动物所不能企及的博爱和感动。我们都是肉眼凡胎,都没有救世主的权力和能耐,但我们可以力所能及的献出一份爱心,让那些陷入困境的同伴早日走出困境,过上正常人应有的生活。然而,当我面对那群眼睛里隐隐透出一股子冷漠的我的学生时,我这连同身躯一起走入微凉秋季的心,开始一阵阵的发紧。我很难理解那些丢弃孩子,常年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们的心态。真的是生活所迫弄得诸多的家庭妻离子散吗?真的是小两口不外出打工就无法生存吗?难道他们没有想过,即使挣完这世界上的钱,那些因为没了父爱和母爱而变得孤僻、冷漠的他们的后代会拿着他们挣来的血汗钱去赡养他们吗?我想,这个结果无需说明。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者在力所能及的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增添着美丽。然而更多的人却为了几张皱巴巴的钞票,不惜舍弃亲情,不惜后半辈子陷入冷漠的漩涡,在舍本逐末的为自己的将来播种着难以接受的苦果。这岂不是鸡飞蛋打的愚蠢作为?没了亲情的这代孩子走入社会的时候,这未来的社会还会有爱的影子吗?
这个秋天,我的心有了暖意,也有了无奈,更有了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