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传奇的吕克·贝松,因了曾经“疯狂”的《出租车》,我对刚刚出炉的《出租车》系列之四,就有了一分特别的期待。
吕克·贝松是当代法兰西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是法国电影的一个传奇,也是我心目中十分喜爱的电影大师,他被誉之为是“欧洲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大师的作品,节奏明快,前沿时尚,诡异奢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浓郁而别致的吕氏风格自成一体,夺目灿烂。我喜欢他的《地铁》,我喜欢他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我也喜欢他与热拉尔。瓦兹克的黄金组合《绿芥刑警》和《出租车》系列。喜欢吕克。贝松,才使我更加地钟情不同于好莱坞的法兰西电影。
《出租车》系列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以其炫酷的追车场面、华丽的车技展示、诙谐幽默的主题基调,深得观众的喜爱和青睐,并成为了法国影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飙车的疯狂,搞笑的无厘头,大智若愚的“笨蛋”警察,这些充满喜剧色彩的电影元素总是那么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与大师的前期作品不同,《出租车》系列在保证其浪漫艺术气息的同时,更加关注那种纯粹娱乐的消遣性,因而叙事方式上虽显得浅显和直白,但在情节设置上却不同凡响,具备显著的动作性和离奇性。艺术与娱乐的有机结合,让《出租车》倾注了别样的魅力。
《出租车》系列的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由比萨快递员转职为计程车司机的达尼埃尔展开的。第一集达尼埃尔与探员埃米利安成了搭档,合力追辑“平治党”,片中他们的计谋绝妙,飞车场景和特技效果精彩纷呈,第二集讲述日本国防部长出访法国期间遭绑架,辣妹女警、傻冒警察与飞车高手通力合作,“飙车”缉拿恐怖分子,火爆场面应接不暇,第三集则利用场景的变化,在冷峻陡峭的阿尔卑斯山极尽疯狂的“雪地飙车”,美丽的冰天雪地映衬着动作场面的幽默和搞笑。吕克。贝松与热拉尔。瓦兹克努力寻求《出租车》集与集之间的变化,令每一集都能满布新意,不变中求万变:第一集的爱情主打,第二集的日本反派,第三集的雪山飞车。如果《出租车》能在这里就此打住,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它就是完完全全的法兰西“艺术电影通俗性”的系列经典。
谁都知道,系列电影不好拍。按照常理,系列电影的一、二集,好看不成问题,而第三集还能令观众叫好就实属不易了。一般情况下,从第四集开始便渐渐地日暮西山。一集不如一集,似乎是普遍的真理。自然,《出租车》也不例外,它终究没能逃脱如此之厄运。
《出租车4》是系列的终结片,虽然影片依然延续着前三集的大众化喜剧幽默,虽然它动用了诸如足球、飙车以及马赛式笨警察摆乌龙等等搞笑元素,并且力图通过一个个匠心独运的小包袱串起一出出错落有致、快而不乱的好戏,但理想化的设计意图却未能创造一个理想的结果。因为本片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丝毫的新鲜感,其表现手法也不见有新的突破。系列电影难拍,难就难在这一个“新”字之上。
影片的内容构思应该说是不错的,讲的是押送恐怖分子过程中一波三折的故事,一个笨警察,一个聪明的出租车司机,一个美女卧底,唱成了一台戏。也许是前面三集太正点了,在这一集中,除却老套的动作外,我总感觉它多少有点虎头蛇尾,平庸收关。疯狂的《出租车》留下了最后一抹苍白。它就仿佛一杯平淡的白开水,无色也无味。尽管它的片尾音乐很好,很动听。
我敬佩大师勇于拍摄第四集的魄力,但我无法认可他在第四集上的努力。
记得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电影拍续集,只有越拍越烂,没有越拍越好。虽然偏颇,却不乏道理,《出租车4》或许就是例证。                
                
                
                
                    “疯狂”之后的苍白
因了传奇的吕克·贝松,因了曾经“疯狂”的《出租车》,我对刚刚出炉的《出租车》系列之四,就有了一分特别的期待。吕克·贝松是当代法兰西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是法国电影的一个传奇,也是我心目中十分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