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抹着“愁容”、写着“中国”两个字的脸,已经区别于众多肤色的脸谱,被一眼认出标有“中国人”的字迹,又几乎是出自一个模子。
这样的信息被诸多海归从国外带回来,仿佛蔓延在没有边界、没有区域的犄角旮旯和角落的面孔,就是我们骨子里本身有了问题。
其实不然,在国内的我们,同样也有一张“满面愁容”的“中国脸”。
国内国外的脸谱化,难道是我们自己想有这样一张脸么?谁都知道,快乐是幸福感的标准。
我们不想快乐么?我们不想幸福么?从出生,我们对着世界发出第一声啼哭起,我们的不幸就已经开始了。
父母教育我们要做“乖”孩子,老师教育我们要做“好”学生,长大了,我们上班听领导的,出门听警察的。
所受教育,不是中庸之道,就是循规蹈矩,要么就是按部就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乖孩子“乖”在哪里?
——听话!
好学生“好”在哪里?
——听话!
“听话”贯穿了我们的一切精神领域,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听话”中熏陶,然后被统一塑造,最后成为一种思维模式。
套路洗礼了我们的大脑,也规范了我们的行为,对创新思维、空间自由、张扬个性,这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已经抹杀了。
我们所学的教科书,沿用的课本文字,不知道被高速发展的时代甩过多少年,至今依然被现代人的现代思维继续沿用着。
面对大学校园里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好多用人单位已经开始了复苏,抵制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和录取。
针对一个人是否有才,学历已经不能代替,大学校园里只注重培养一个人学历,毕业生的能力却是未知。
社会发展到只看学历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不能过去的是我们的校园里还在继续复古讲解着国粹的国粹。
历史就是历史,跨时代的东西对现代人有多大实用价值,就像我们曾经的忆苦思甜,了解了又能怎样?
即便是对中国古代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了解再多,它也只属于过去,也没有因为了解甚多就出现闻名于世的伟大创举。
没有,走过的路只留下了前人的脚印,后人的脚印是否需要沿着前人的脚印走下去,要看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定。
我们并不想有一张同样的“中国脸”让它写上“满面愁容”。
当外国老太至死都还不完住房的贷款时,中国老太至死都攒不够住房的钱,我们不得不悲哀我们享受生活的观念。
当真正纳税的人没有饭吃,靠自己真实的能力赚不到大钱,子女上学交不起的学费,身体有病没钱医治时,我们不能不愁。
当政府官员们大吃二喝一顿饭上万,垄断行业和公务员的工资大幅度增涨,用国家资源成为暴发户多套车房的购置时,我们不能不忧。
当有权势的人豪宅别墅宝马奔驰的用上万元去征婚或包二奶或找情人时,那些一家三代蜗居在一个屋里居住的人不可能不哀叹。
当流离失所的北漂千辛万苦的奋斗几十年,都抵不住明星一种美丽的脸笑容值钱时,我们不得不怀疑自我的能力。
“满面愁容”就在我们的眉宇间,就复制在我们的身体上,就粘贴在我的心底里,就打印在我们的脚掌下。
它是象牙塔下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它是草根人疲惫自己的真实写照,它是普通人生存危机感的组合镜头,它是众多精英工作压力的混合录像。
想不愁都不可能,面临的不只是生存问题,还有身心的健康问题,没有人不想快乐不想幸福,更没有人愿意贫穷。
贫穷与富有都没有过错,有过错的是它的主、客观原因,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摆脱贫富极化,只要国家存在,只要国家向前发展。
区别只在于获取富有的途径是不是通过正常渠道,贫富极差的悬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常的致富途径会滋生仇富心里。
比尔。盖茨富了,自己照样坐公车,因为他是靠自己的能力富起来的,没有人会嫉妒他的才能,更不会有人对他滋生仇富心理。
“满面愁容”是幸福萧条的代名词,因为我们忧郁的负面情绪并不完全由我们自己全权支配,所以,我们的幸福指数也不可能盈利。
我们面临子女教育的费用问题、婚娶住房问题、生病看病问题、养老问题,这些跟我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迫在眉睫,而我们自己却无力解决。
中年人的媒介作用,承接着上有老的养老、下有小的抚养责任,自己工作的不稳定,造就了大量资金的需求和拼搏。
养家糊口已经是现代人透支健康的主要原因,精神在跨、身体在滑,身心疲倦的超负荷运转,人们怎么能把快乐装在心里?
当哈佛开始开设“幸福课”,用新视角解读人活着的意义时,我们睁大了眼睛,因为我们压根就不知道我们在为谁活着?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扪心自问,我们始终是在塑造别人眼睛里的我们,感觉我们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的存在而活着,这样我们怎么能轻松愉快起来?
富有只相对于象牙塔顶的少数人,即便是他们,也活得未必幸福,高处不胜寒,人活着并不仅仅是吃穿,生活富有了,并不等于精神就富有。
他们一样是人,一样需要的精神内容的充实,友情、爱情、亲情他们一样不能缺少,可是他们有么?靠拢他们身边的人已经不再是横向关系。
当纵向关系把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驾驭到高不可攀的位置时,象牙塔顶的人一样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已经模糊了,分不清周围的真情假意。
注定“中国脸”是一种模式,贫与富都有愁容,富有富得愁容,穷有穷得愁容,每个人所愁的内容不同,但至少,中国人活得真实。
“中国脸”是我们文化的塑造,活得真实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没有必要装扮自己虚伪自己,有一张中国人的“中国脸”就是我们的生活。
中国人始终是龙的传人,一个人是一条龙的感觉,意在我们有能力有潜力,意在我们聪明智慧,即便“满面愁容”,也还是我们自己。
2008年5月9日晚于北京                
                
                
                
                    中国脸
一种涂抹着“愁容”、写着“中国”两个字的脸,已经区别于众多肤色的脸谱,被一眼认出标有“中国人”的字迹,又几乎是出自一个模子。这样的信息被诸多海归从国外带回来,仿佛蔓延在没有边界、没有区域的犄角旮旯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