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塔的坍塌
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曾经这样评价沈从文的《边城》:“每一节是一首诗,连起来成一首长诗;又像是21幅彩画连成的画卷”。确实,这个一如世外桃源的边城乍看来就是一首镌刻着美的长诗!山路、小溪、白塔;
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曾经这样评价沈从文的《边城》:“每一节是一首诗,连起来成一首长诗;又像是21幅彩画连成的画卷”。确实,这个一如世外桃源的边城乍看来就是一首镌刻着美的长诗!山路、小溪、白塔;老船工、翠翠、小黄狗,茶峒山城的出场就是一幅唯美的画。
那个屋后的白塔在整篇小说中象征着的或许是那古老而原始的湘西,但是也许会是另外的一些东西。
从不知《边城》是不是真的是一部唯美的小说,也许是吧,但是那也只是限于那个唯美的,抒情的茶桐古城。
翠翠这样一个美丽的形象生活在这样一个“触目即为青山绿水”的唯美的境界里,这样的茶桐注定要产生些个属于这样生灵的故事,这才对得起这样的山水,这样的人。
读《边城》,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象:假如我是二佬,我又何去何从呢?又假如我是大佬呢?我做过无数的假设,但是每一次的假设都有着自己的悲剧与遗憾,但是这样的悲剧到底是留给大佬还是二佬呢?抑或是像沈从文一样,把遗憾留给所有的小说人物和读者,同时又把那种想象和期盼留给所有的人呢?
这么说来,有人会说我这是在变相地推崇作者的创作手段了,诚然,沈从文这种的诗话小说我是很喜欢的,但是我这里并不是在推崇,也许算得上是浅浅的些许思考吧。
谈到思考,就先谈谈《边城》对我的整体上的感受吧。
其实,边城是寂寞的,寂寞也许才是边城的真正情感,寂寞也许才是真正的边城。
“美丽总是令人忧愁”,其实不光是《边城》,美丽与欢快兼而有之的文学作品又能举得出几篇呢?
有人曾经统计过,整篇小说中“凄凉”一词出现6次,“悲伤”、“惆怅”、“郁闷”各出现1次,“寂寞”一词出现4次、“静寂”3次,“沉静”、“孤独”各出现1次。这样的感伤词语的反复出现从而在语言上就奠定了那种肃穆而又略带忧郁的基调。再加上小说的第一节就用淡淡的几笔描绘了翠翠父母的悲剧,这样的基调就显得更加的明显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美丽总是令人忧愁”吧。
但是在《边城》里,沈从文还是给我们营造了些欢快气氛的,这也给这座山城增加了浓郁而又纯朴的乡村气息,小说也显得更加的贴切自然,更加真实了。
小说第六节里的那段老船工与卖皮纸的过渡人的争执也许是最能体现这样的欢快的言辞与气氛的吧!为了把过人硬塞到手上的钱给退回去,这个背部微驼、满头白发的撑船人甚至到了脸红脖子粗的地步,俨然就是要与人打架的架势。这样的局面也是只有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才能看到的吧!
作品在追求的那种冲淡、清远的意境的同时,还能够将语言演绎得具有素朴而天然的气质。从而茶桐山城那淡淡的寂寞、那淳朴的遗风就这样显现的更加淋漓酣畅了。
有人说那整整一部交织着野蛮与优美的小说描写的就是整个湘西文化的倾颓与湘西文化民俗的没落。确实吧,那屋后的白塔在暴风雨的夜晚随着老船工一起作古,这也许是田园牧歌式生活崩溃的前奏,或者有人还说这是沈从文边城梦想的幻灭!于是有人就说白塔的重修,重修的只是农民的一种愿望,不可实现的愿望!但是我认为重修的是作者的新的希望——一种出世的希望!于是,边城便不只是代表着倾颓的田园梦想了!
整篇小说写的是美但是伤感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形象都有着伤感的故事,就是没有正式出场的翠翠父母也是一样。但是没有人因为幸福在山的那边而放弃,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人都有着白塔一样永远矗立的信念,哪怕是坍塌了,还是要再修起来!
白塔是塌了,但是边城人的信念没有,田园的美也没有!生活早寂寞而伤感的边城里的边城人是永远不会丧失他们的梦想和希望的,哪怕是再大的暴风雨!
白塔是坍塌了,但是寂寞的边城却更加坚强!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日记门”事件见证网络反腐的威力
下一篇:晒福纯真,惜福成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