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们误解的老庄哲学

在一次交流会上,有人说老庄的哲学不适合我们看,甚至说我们看了也不会懂,更没必要去懂。我听到这样的话心中不觉一凉。何时老庄在我们的心中地位变得这么低?
不错,这种看法不仅是个人的看法更是社会上的普遍看法。儒家哲学在社会上可以说是占绝对老大地位,但道家跟儒家是融通的,即使道家地位不如儒家,道家哲学也没有没落到没必要看的程度吧!这是社会对老庄的误解,更是时代对老庄哲学的误解。
在我们接触儒道时,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了儒家讲“仁”,道家讲“无为”的看法。从这简单的几个字看,儒家就显得和蔼可亲,道家就变得不可理喻。而且老师一般都爱儒,而对道也不去详说,在我们的脑海里道家好像是劝我们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求。这样一来我们未读就先入为主了,所以对老庄的感觉就会出现隔阂。
在我看来现今社会更需要老庄哲学,纵观我们这个时代,安静的人少之又少,浮躁的人层出不穷。人们变得彷徨迷茫,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感,遇事逃避,人心冷漠等等。这么一个乱七八糟的社会,老庄的“无为”不正适用。
“无为”这两个字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无作为,而应该理解为在无作为的基础上做有作为的事。《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其原因除了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哲学书籍,还因为中国的一切哲学之根在它。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庄他们都是在《易经》里汲取的养料。《易经》里讲究阴阳,简单的讲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老子所谓的“无”,不是“不”,而是“勿”的意思。勿中是有可以的含义的,在顺应自然的做事的情况下是可以为的,而违反自然的就不可以做。如果讲对《易经》的继承来看,我倒觉得老庄的哲学才是继承了《易经》的真正精华。
我们这个社会更应该做的是顺应自然。想想自然灾害的不断地发生,这些悲剧的源头不都是我们自己造的恶果嘛。再想想一年比一年多的考公务员大军,为什么要一窝蜂的去抢职位?360行,行行出状元,适合自己的做,不适合自己的就不要去抢。公务员是个安稳的工作,历朝历代也很吃香。但我们要学会自我定位,做事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老庄哲学交我们的。
“道法自然,道无是非。”这句话对我们的教育是有极大启发作用的。看看我们如今的教育,造出来的不是自然之人,而是想法相同,思维相同的人造人。都说中国制造能力强而创造能力却不敢恭维,看看自然,动物有多少种类,植物有多少种类,无生物又有多少种类,自然就是个千奇百怪的世界,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应该是千奇百才才是。再想想“道无是非”这四个字。从高中走向大学,我唯一的感触就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是与非这么简单的,尤其是大道理它总是介于是与非之间的。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有很大帮助的,可以培养我们独特的眼光。可是在我记忆中老师给我们讲的不是对就是错。到了大学才恍然明白老师讲的不全对。
庄子讲“无己”“无名”“无功”,虽然他的要求过高,但对我们也是有很大启发的。“无名”我们才会不浮躁,不空虚。“无功”我们才不会人云亦云,被评论牵着鼻子走。所谓“盐荒”不就是人云亦云的结果吗?
我们这个社会不是不需要老庄哲学,而是我们已经病入膏肓,在简单的道理在我们眼里都变得深奥,在明了的道理也与我们隔着千层障。孔子有句话我非常喜欢,我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我不会妄加评论。我们不要总是靠着一种感觉去评论你从未涉足的东西,只有读了你才能明白它值不值得去读,去学。
当然道家也有它的局限性就是过于不问世事,在这方面《易经》就不同,它即讲究顺应自然也讲究顺应社会。而儒道两家合起来就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做人体系,就是个解释《易经》的完美思想。
能够流传千年的作品是有它必须流传下的道理的,放着一本为我们这个世界已经给了解码的书不读岂不是大撼,像是什么什么书不值得或是不适合我们读的话最好不要乱说,理解了它在说评论吧!否则误解很容易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