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庄的历史人物—— 潘金莲

两本古代名著“水浒传”“金瓶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潘金莲,在她的家乡河北省清河县至今仍然还保存着一座世人瞩目的历史古迹--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古代墓穴。它坐落在孔宋庄(今武家那村)村南,再往西北方向几华里就是潘金莲的娘家“黄金庄”。老人们说,此古墓坟冢,从前坟冢有两丈多高,方圆五平方丈有余,古墓周围花草丛生、树木成林,全部是百年长成的松柏参天大树。据说,清朝时代乾隆皇帝在大运河乘龙舟去江南巡视,途径清河县,当他听到大臣们传说清河县潘金莲、武大郎的故事时,下令龙船停泊,上得了西岸,观瞻了潘金莲、武大郎的古墓。乾隆皇帝看到古墓雄伟壮观、松柏树林挺拔茂盛、绿荫葱葱,龙颜大悦,他为保护此处古墓、树林古迹,责成当地官府立下了“护墓护林碑”,此墓碑年长日久,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文载;大清国直隶清河县城东,武大郎、潘金莲古墓,松柏密林阴翳,甚壮观也,不准损坏、牧牛放马,贻恺然砍伤哉。大家看守,永不许铲削践踏,以贻先人羞x。勒石志以传久远,谨后人知,所遵依云。如有胆大之徒,戕伐树木、损坏坟茔,伐口米十石,官员大戏一台,猪羊祭奠,全民告知,此碑。
一九九四年,县政府重新修善了潘金莲、武大郎古墓,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了祠堂,拉起了院墙,经常有很多国内外的旅游团体前来瞻仰观赏,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河县的文化旅游景点。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清河县为;“中国武松文化之乡”和“中国金瓶梅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7月清河县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的传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潘金莲的家乡“黄金庄”和武大郎的家乡孔宋庄(今武家那村)是邻村,相隔只有几华里路程,两个村庄的村民都知道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历史故事,武、潘两家是姻亲。黄金庄是个集镇所在地,从古至今,商贩在街上或在居民家门口摆摊做生意,都要收取摊位费,但是武家的人来摆摊,不但不收摊位费,还敬烟送茶,甚至请吃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外地说评书的艺人,在黄金庄开场说书,因为说的是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段子,被潘家的人砸了场子,那位说书人挨了打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自古以来,一提起潘金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误认为她是淫乱无度、臭名远扬的下贱女人,千百年来被人们耍笑唾骂。这是因为古书“水浒传”和“金瓶梅”只是片面的择取了潘金莲生平经历的部分素材,从门缝里看扁了一个悲惨苦命的历史人物,酿成了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记载中的“千古奇冤”。多少年来,在潘金莲故乡黄金庄和清河地区的广大民间,始终流传着关于潘金莲这个历史人物的许多传说。其实,潘金莲是;在中国漫长、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一个生长在极端贫穷农民家庭里的姑娘,含辛茹苦、饱经风霜,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苦命之人,是在残酷苛刻的封建社会制度下,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里,一个弱女子倍受欺压凌辱,发出的呻吟和呐喊!
北宋末年、宋徽宗政和年间,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曾经遭遇了一次千年未见的特大洪灾,几个月阴雨连绵,不见天日,接连降了几场大雨,造成黄河泛滥、漳河决堤。汹涌奔腾的大洪水,淹没了黑龙港流域、冀南平原大片的田地和村庄。清河县的大洪水退后,在大树杈上还悬挂着孩子的尸体,人们称那次罕见的大洪水叫“黄水跑天”。村庄的房屋倒塌,田地里的庄稼全被洪水淹没,基本上颗粒无收。断顿绝粮,又无栖所的村民,很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清河县黄金庄有一户人家,人们平时不喊户主的真实姓名,都叫他潘老大,他和妻子二人为了渴求一个宝贝儿子不成,却连续生下了六个闺女。一个穷人家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还要拉扯这吗多孩子,生活更加难熬。三女儿因体弱多病,又吃不上饭,得了重伤寒,整天个发高烧,最后活活的饿死在了母亲怀里,孩子的尸身都发臭了,可怜的母亲还把孩子紧紧地抱在了怀里舍不得掩埋。在那个人吃人的社会状况下,为了让孩子们求个活命,潘老大把大女儿和二女儿送给了大运河以东,百里开外受灾较轻的村庄,给人家当了童养媳。这一天,有一个邻居给潘老大送信来说;清河城里有一个家财万贯姓吴的大财主,派人来到了黄金庄村招收使唤丫鬟,潘老大得到了信息后,领着剩下的三个闺女,找到了吴财主派来招收使唤丫头的那个管家婆,让她任意挑选。管家婆一眼就看中了五姑娘“潘金莲”,她见潘金莲年长一十三岁,虽年龄幼小,但浓眉大眼、聪明伶俐,又长了一副好身板,就破格选中了她。那个管家婆和潘老大马上签订了潘金莲的卖身契约,并签字画押,契约规定;孩子不准回家,大人不转看望,孩子以后病、老、残、死和家庭毫无关系。管家婆给了潘老大几两纹银,算是把事办妥。潘老大见五女儿潘金莲能够逃得个活命,自己可以拿这些银两买几十斤粮食,家中所剩下的四口人,日子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便抱起自己的亲生女儿潘金莲亲了几口,含着眼泪、领着四女儿和六女儿哭泣着回家去了。那时潘金莲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到弄明白了,狠心的父亲把自己给卖了,放声大哭起来,躺在地下打滚,坚决不肯跟着那个陌生的管家婆走,但她毫无办法,只得痛哭着趴跪在地下,朝着自己的家乡,朝着生她养她的爹娘,磕了几个响头,怀着悲愤的心情,留着心酸的眼泪,跟随那个管家婆来到了清河县城。
管家婆领着幼小的潘金莲来到了清河城里吴财主的家中,拜见了吴财主和武财主的大老婆。因为这次收买使唤丫头,是武财主的大老婆主事托付,吴财主心不在焉。那个武财主的大老婆见潘金莲年龄幼小,身体长的矮小瘦弱,很不高兴,让管家婆再退回去。管家婆辨别说;“钱已经付给人家,而且这个姑娘的父亲把钱花掉,买了粮食,背回家去养家户口了,无法再辞退。”吴财主的大老婆说;“那就将就着调养使用吧。”从此以后,潘金莲就成了吴财主家一名年龄最小的使唤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