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行:大河背行

悠然行:大河背行

网罛散文2025-03-18 15:15:01
一、小三峡前年看了知青网佳兵朋友发的大河背冰臼群的景观照片,让我极为惊讶,我们身边也有冰臼吗?而其他摄友拍的大河背小三峡风景又让我遐思翩翩,真有这么美吗?于是就非常渴望有机会能去看看。与摄友飞人和情怀
一、小三峡
前年看了知青网佳兵朋友发的大河背冰臼群的景观照片,让我极为惊讶,我们身边也有冰臼吗?而其他摄友拍的大河背小三峡风景又让我遐思翩翩,真有这么美吗?于是就非常渴望有机会能去看看。与摄友飞人和情怀从去年就开始相约,却因诸多原因整整一年后才在飞人第N次回乡之机才实现,真可谓是等来的。
其实六年前我与同事去过一次大河背电站,但只是在电站四周逛了一圈,啥也没发现,而当地岩石的石质让我感兴趣,虽属丹霞地貌却岩壁有很多蜂窝状的洞洞,同事说本地人称是仙人的脚印,这“仙人的脚印”五个字让我好一阵呆想:以前仙人很多吗?遍布的脚印呢。而说它是脚印我倒很希望有传说是天体陨石坠落撞击而成的,但没资料如是说。而事后得知真正的形成原因是造山运动中岩层从海底升起,历经亿万年风化所致。
中行镇大河背景区很近,离县城只有十里。驱车绕着村道在情怀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去年新建成的景区山门,暗褐红仿自然的假石山门牌坊,很有点天然的味道,这让我想去乳源的仙人桥景区,也是一个类似的建筑。景区初见规模,虽然还没多少开发,但已开始广为人知。山门旁边有景区路线图,原来我们是置身于中行镇的仲石村。
盛夏烈日炎炎,上午的太阳就如西北的火轮,晒在身上让人感觉皮肤如炙。离山门不远处有一块与山体相连微斜坡的巨石,刻有太平天国字样,据说是当年洪秀全带着兵士南下避战时从这里经过所留下的,属摩崖石刻。字迹依稀,但轮廓仍可辩,这应该是历史遗迹了。仲石小水库是八年前修建的,因筑坝水位提高,才形成后来游人们称之乐道的小三峡。进入一个峡谷,竟然有一个可容十几辆车的简易停车场,泊好车位的我们,沿山中水泥石梯抬级而下,来到景区图中所标的码头,河边有个竹木棚,两间房门上着锁,门前小坪有桌椅,坐着一个老翁和一个中年汉子,闲聊中得知老翁乃是放牛翁,牛在山中觅食他在此等候,真是个清闲的牛伯伯。
因洪灾过去不久,河水极为浑浊,也可能水库曾经泄洪,我们眼前看到的河床竟然有些干涸,露出水面的泥床都有了龟裂。有电动船停靠在码头边,却没船工。经情怀的电话联系,船工说正好梅县来了一批游客,大家正往这边赶来呢,让我等稍候。三人在棚附近徘徊,实在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美,而四下拍摄的飞人却在河边有了新发现:一株情侣树。
真是惟妙惟肖的情侣树呀,一棵桐子树,在几十厘米高的地方竟然自然分杈成了两棵树,然后树杆依依袅袅纠缠环绕,而到了树梢又相互左右展开,就象一对情侣靠在一起卿卿我我诉衷曲,极温馨的样子,树杆上也不知游人还是谁用刀刻着三个字“长相依”,直让人浮想联翩,这是天然长成还是人为的呢?(事后知道是船工人为的,四年前的创意。)好一个缠缠绵绵的相依树呀。
大家坐在一起与老翁、汉子闲聊,老翁七十岁了,极热情很健谈,有问必答,说到动情处,眉飞色舞。飞人还给老翁敬香烟并要换抽他的手卷纸烟,看着飞人煞有介事地(还很熟练的呢)动手卷烟,最后用尾指将烟头纸尖掐好,伸舌把唾液当浆糊粘好烟口,直惹得老翁张着一口没牙的嘴乐个不停:你会不会卷啊?你们城里人抽不习惯的。情怀很体贴地说:“飞人,你可不可以抽的?别起烟沙哦。”何为“起烟沙”?情怀说就象醉茶醉酒一样,醉烟。有“醉烟”一说的?新鲜。
问起大河背的地名,老翁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就只说是这里有一条大河,村民所居住的村子在河的背后,于是就叫大河背,老翁住在仲石村,那汉子却在凉畲村,但都属大河背。据说现在村里常住人口都不到一千了,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或搬迁到县城。这条河叫中行河,自古就存在,经仲石过县城,到梅江、韩江,直至奔流到海。而这个峡谷因仲石村远古的时候叫凤石村,所以这里也叫凤石谷。远眺对面高耸的石崖,隐约有护栏阶梯,老翁说那里有一个堡垒,传说是太平军当年修筑的瞭望哨所。几百米的高山,俯瞰方圆几里的敌情该是绝佳哨位了。
好一会,船工才带着二十几个梅县东山中学附小的师生游客姗姗而来,踏上简易电船,满满的一船人,熙熙攘攘,坐在其间,让人不禁生出百年修得同船渡的感慨,在这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能同时遇到这么多外地游人,真是首次。
曾有文字描述此谷子风景是“山如碧玉簪,水似青罗带”,从不少摄友拍的照片中也有此韵味,只可惜我现在看到的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也许是洪水过后的原因吧,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碧绿清澈。两岸竹翠林碧生机盎然,就连崖缝都是细竹灌木丛生,好象那些绿精灵只要发现一缕适土就拚命扎根求生存般,肆无忌惮地张扬生命。电船不疾不缓深入峡中,清凉扑面,温度倏然下降,这感觉很象游冠豸山石门湖,安静清幽,连两岸的丹霞地貌也是一样的。不时能看到崖壁下有石洞,滴水不断,想象着如有探险者泅入其中,会有什么发现呢?洞里面能穿去哪里?
船经崖缝,倒真有置身三峡的味道,虽然没有去过三峡,也没听到猿声,但两岸连山,重岩叠障,此时心中泛起的就是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曾几何时,古代的村人,划舟入内寻幽探秘,烟波浩渺中,群山空洞,话音传壁,不闻其人先闻其声,悠悠然,怎不是一幅画一首诗呢?而我们,此刻不也身心舒爽过重山吗?原生态的景观不事雕琢,风华纯粹,正是人们心目中的仙境啊。只是视觉愚钝,没有发现有文字记载的红色悬棺,更没有类桂林的九马画山,可能我看到的还无法与想象连接,更可能是欣赏悟性不到呢。峡谷尽头有一个水坝,坝后是个峻峭奇险的大峡谷,飞人和情怀想寻往下的路,不得,此间是没有路的。游客们竟相拍摄,叹为观止。然,胆小的人恐高的人,站在边缘是会心生寒意的,因为没有栏杆之类的任何防护设备,稍不留神后果不堪设想。不知何年何月,此峡可供游人踏足,那又会是一个如何美好的探险觅幽处?虽然没有乳源大峡谷的峻险壮观,却也不乏是一处旅游胜景。闲逛间,不时听到那些游客称:好地方呀,不仅有桂林的山水美,还有三峡的险峻险情,不错,值得游呢。
这是一颗待亮的明珠,期待假以时日,山泉丰沛源流富足时,再来欣赏水似青罗带的大河背小三峡。
二、冰臼群
入山门沿着乡村盘山村道前往大河背水电站,硬底化的村道只有几米宽,坡陡弯多,很多悬崖处还是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