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游历之湖南博物馆

南方游历之湖南博物馆

屠烂散文2025-04-12 14:02:20
无法适应湘南一带的湿气,雨季更甚,绵绵数日雨水不断,虽然扫光了夏日的郁热,但也让心煎熬在郁闷的燥热下,无法适从。汗流浃背会让人失去心情,再美妙的景致也会随心境悄然失色。在乘坐火车赶往湖南长沙的途中,我
无法适应湘南一带的湿气,雨季更甚,绵绵数日雨水不断,虽然扫光了夏日的郁热,但也让心煎熬在郁闷的燥热下,无法适从。汗流浃背会让人失去心情,再美妙的景致也会随心境悄然失色。
在乘坐火车赶往湖南长沙的途中,我特别留意河南到湖南沿途景致的变化。从火车车窗观望,河南境内多半平川,房屋以平房和红砖红瓦房为主。而湖南境内多半山水相绕,房屋以方正楼房和灰砖黑瓦房为主。湖南雨密,瓦房屋顶的灰色在历经风雨后,浸泡腐烂,长满青苔,随后退色变质,成为黑瓦,属自然现象。还有那些点缀在山峡里的破旧的木制房屋,看起来早已无人居住,没有人的生息。木制房屋的周围没有人走动的小路,甚至是没有痕迹。也正是因为这些破旧的颜色,夹在满山的绿色中间,在眼观者的眼里视为古色,可能是破旧的东西都有历史,而历史就能追溯到古代,古色因此而来。绿色山底下也有人居住着的破旧瓦房,能看到房主人在家里的活动。这些房屋三三两两的,散落着,孤立着,远离着集市。难以想象房主人居住此地会有如何不便的生活?
到达湖南博物馆的时候,天色阴沉,无雨。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门口众人聚集,长队排开。没有从博物馆的大门看到沉积的古色,大门是大理石瓷砖铺砌的,威严庄重,透着一股神秘气息。每逢到往古人遗留的地方,总感觉会有古色笼罩,却闻不到古人的气味,只能用心去感受早已逝去千百年的古气。
未入馆内,便零星起雨,天色更沉。雨稀,不足以湿透衣背。排队入馆,去探寻湖南博物馆的秘密。马王堆汉墓陈列在湖南博物馆内,富有神奇色彩。它是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该墓地原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博物馆内陈列着马王堆墓地里出土的铜器、陶瓷、乐器、针织服饰、千年女尸、彩绘漆棺……。不禁让游客去想象距此千年以前的古代文化和汉代文明。那些铜器早已铜绿附体,其形状怪异、做工精巧,凸显汉代铜制品的造诣。陶瓷制品上面有修复的痕迹,但不失古代的形色。部分陶瓷上面有淡淡的彩色,色彩种类很少,但它是彩工制品的标志。陶瓷制品里也有模拟汉代人物行为的工艺品,侍女乐队奏乐、宫廷侍女搔首弄舞、成群侍女俯身待命等等,小小的工艺品都透漏着汉代宫廷文化,富有美妙的想象。出土的丝棉袍薄如轻纱,衣袖齐整,针织精妙,可见当时的针织品的技艺已经相当高深。千年女尸是马王堆汉墓的标牌,据考古还原,该女尸名叫辛追,年龄约五十岁左右,出土时软组织有弹性,关节能活动,血管清晰可见,为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博物馆内的女尸处在楼底层,称为“地下寝宫”,众人依偎在栏杆上观看,女尸呈古黄色,面部早已变形,辩不出表情。身体用白色布料铺盖半身,手臂和腿脚部位均能看出干枯如柴。专家对女尸辛追的原貌做了还原,并做成蜡像,十分逼真且貌美如花。即便不是真正的古人,而今面对这古人的蜡像,也会让人心有所悟。至于博物馆内陈列的铜器大小上百种,有四羊方尊、漆木九鼎等等,不胜枚举。
湖南博物馆内,有专门的解说人员,大批观赏者紧随其后,聆听着古人生活的奥秘。所有陈列的物品都浸沐在幽暗的灯光之下,增添几分古色的忧郁,也颇有神秘的味道。除去游客的喧闹声,这可能还是一座沉睡的汉墓,辛追依然熟睡安详。这些文物的保护颇有讲究,防止氧化、风化、脱落、光照等等,馆内都配备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至于想拍照留念的话,馆内工作人员会提醒您关闭相机的闪光灯,某些地方会禁止拍照。
博物馆上下三层,每层都摆设不同。内部充盈着米黄色的光线,像是在历史长河中游走。宽敞的布局、高雅的格调向世人和游客展示着马王堆汉墓的神奇特色。
也许辛追的魂魄依然落居在此地,只不过它脱离了它本有的时代而无法转世。
走出博物馆,天沉雨急,神秘在内心回荡。收敛内心的惊奇,为汉代的古文化文明赞叹。马王堆汉墓,叹为观止。湖南博物馆是汉代古文化的聚集地,是值得观赏学习的胜地。
冒着淅沥之雨,穿梭在湿气中,登上游览中巴车,神游它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