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山林场

游方山林场

浇流散文2025-04-29 23:37:04
方山林场并非一个游区,比不得天下名山大川,它只是一个依山而建的人造林场,是陕西省最大的人造林场新卓林场的一小部分,占地2万亩。但它的静,它的幽,它的纯朴,它的清香会使你留连忘返,不失为一个休闲纳凉放飞
方山林场并非一个游区,比不得天下名山大川,它只是一个依山而建的人造林场,是陕西省最大的人造林场新卓林场的一小部分,占地2万亩。但它的静,它的幽,它的纯朴,它的清香会使你留连忘返,不失为一个休闲纳凉放飞心情的好去处。
几个好友相邀,便驱车20多公里,直奔林场脚下。一路上白云相伴,凉风作陪,夏日的燥热被远远甩在身后。不足5岁的女儿更是一阵惊呼:“我看见了一个山”。其实她看见的只是一个土丘而已,在她的意识里,山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
结束了顺畅的柏油路,来到山脚下的新卓村,却找不到进山的路口。同行的人中就我去过两次,可一向不认路的我比他们还迷糊。每个路口似乎是又似乎不是,折腾了好几个来回,才在一位老乡的热情指引下顺利进到山口。
真是山内山外两重天,一改刚才村庄泥泞狭小破陋,这里展现的是一个巨大的扇面:开阔葱茏,满目平展展的绿色,绿的平静,绿的闲适,绿的舒展。七月的骄阳在这里好像和煦了许多。如果在那棵伞形的树下置一吊床该是多么的惬意。四周蓝的天,白的云,黛青色的山让人想起了“田园风光”,对,这大概就是对田园风光的最好的注释了吧。极目远望,远山像一个个浑圆饱满的绿色草包,光滑顺流,让人有一种坐上去哧溜一下滑到山底。
山路并不好走,前几日的连阴雨让土路泥泞不堪,但进山的兴致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一路上谈天说地兴致勃勃。谈到万里长城,谈到余秋雨,谈到贾平凹到《废都》到牛。大家都笑说脚下牛的足迹是哲学家的脚印。
车子慢慢绕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前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空气中少了槐花的甜香,脚下少了槐花铺就的地毯,路旁少了放蜂人的喧闹,一切都静悄悄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小野花无声地绽放着,野兔倏忽间穿过车前,野鸡也会突然从树梢惊飞。看看幽深的树林,你会怀疑从那里会突然窜出一只野鹿甚或是一头野猪也毫不夸张。但静悄悄的林子安静得像熟睡的婴儿,酣畅甜美。
进到林中的腹地遇到一户人家,门前的老黄牛悠闲地咀嚼着它的岁月,始终不曾抬起它那高贵的头看我们一眼,真有哲学家的深邃。豆豆奇怪的问“牛怎么不说话呀?”倒是那一条链着的大白狗不甘寂寞过分热情地朝我们狂吠猛扑,几位憨厚的汉子被换出来同我们打招呼。原来他们是林场的护林员,他们说进山的路越来越难走,车是过不去了。于是我们把带来的水果分一些给他们,他们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林场的一些情况。林场有了人家也就有了不少的生气。
步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密林的静幽,一颗颗有臂腕粗的树挺拔俊秀高耸入云,别有一番南方竹林的韵致,林荫道上散发着厚重的清凉,让我们忘记了这是在炎热的盛夏。坐在这密林中休憩,最是舒服不过的事情,更有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朋友谈古论今,说天到地。也享受了一会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精神大餐。西安来的丁老师说槐树全身都是宝,它的的根部汁液是最初的染料,我国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黛青色就与槐树有关。
小豆豆却不愿静下来,她撒开腿追逐蝴蝶玩,忽然一群鸟被惊飞,她说鸟儿在睡觉,是她惊醒了鸟儿的梦,把鸟儿吓跑了。在豆豆眼里,牛会说话,鸟儿会做梦,但我们这些经过岁月侵蚀的大人眼睛是麻木的,感觉是迟钝的,早已没有了这份天姿灵态,没有了纯真的童趣。路旁的小草微微点着头在喁喁私语,野花在招摇着说着情话,红的、绿的野果静待我们的采摘,我们又怎忍心惊扰这林的沉思。
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处乱世不惊,闹中取静,可疲惫的身心总得不到片刻的安宁,这林却用它广博的沉默承载了我们的不安,消溶了我们的烦躁。身心在此才得以彻底的放松。人在这林中显得很渺小。轰隆隆的几声闷雷足以吓得我们仓皇而逃,好在只是打了几声雷而已,想象中的山雨没来,一场虚惊而已。这便是大自然的神威,不动声色却能叫渺小的人魂飞魄散。
不同于大自然的不动声色、沉静含蓄,人类却是浮躁的,他夸夸其谈,要让大家知道他的存在,他颐指气使要让大家明白他的权力,他声嘶力竭要让大家知道他的威力——这林却静得不可思议,让你忘记了它也曾热烈的开满槐花,招蜂引蝶,它也曾遭遇风雨雷电,也曾遭锯伐刀砍。它实在是静。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们退出了密林的拥抱。驱车在回家的路上回过头来再看晚霞中的方山林场,在红色的晚霞的映衬下,它更加静穆,更加沉寂,它似乎忘记了我们的这次游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