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站立的树

随学校去游镜泊湖已近一个月了,回来后,一直忙碌,竟对此游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游地下森林时的那种“惊心动魄”、深谷中松树傲然屹立的仙姿又映现在我眼前,当时的那种唏嘘、惊叹、心之“悸动”,仍历历在目,让我回忆良久。
关于地下森林,已有很多颂扬的文字,最早见于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的作家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我很佩服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极深的文字功底,我的表达万万不可与之相提并论,但我怎会无动于衷?
车子,在绿海中穿行。车窗外的树木逐渐加高加浓加密,绿意是那样的浓稠,车窗里浸润着苔藓和松枝的清芬气息,林间清爽的风,挤进车窗,吹在脸上凉凉的,这一切让我们这些天天在水泥钢筋的灰色调建筑里“拘禁”的人,又一次感受了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境,心儿便穿过树隙随着白云飞上了蓝空。想着这一次补上了三年前同学聚会时我没能游地下森林的遗憾,心情惬意得无法形容。
终于到了“地下森林”,排队进入景区,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踏上了专为游览地下森林而铺砌的“栈道”。听导游讲,我们此时是在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和镜泊湖区1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共同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有1000米左右。我们沿着山路上的木板路缓缓上行,边走边听导游的讲解,在树木密集的森林里,我们看到了红松、黄花落叶松、紫椴、水曲柳、黄菠萝等珍惜名贵木材;真的让我大开眼界!高大的树木下,是草本植物,听导游讲,这里还有人参、黄芪、三七、五味子等名贵药材;有木耳、榛蘑、蕨菜等名贵山珍。地下森林中蕴藏着多么丰富植物资源啊!
登上火山顶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硕大的火山口,我们都深感惊异,导游讲,这个火山口,是大约一万年前的火山爆发,经千万年沧桑变化,才形成了低陷的奇特罕见的“地下森林”,故称火山口原始森林。我想象着关于地下森林的成因:火山口的内壁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剥蚀,早与火山灰等物质一起变为肥沃的土壤,而衔着各种植物种子飞越火山口的群鸟,则成为播种者,如此天长地久,火山口的内壁上,终于长满了树,形成了森林……
终于到达了至高点,现在,我们站在火山口顶,俯视地下森林所构成的奇观,怪石嶙峋,远处山峰嵯峨;极高大的、笔直的松树,竟连树稍也在我们的脚下!我们惊诧于大自然的伟力,然后,踩着峭壁间的人造小径小心翼翼地进入地下森林,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神奇。石级极陡,虽有铁链保护,仍十分惊险,我们手把铁链,一步步向下挪动,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谷底的林中,古木参天,一人合抱的树木随处可见,笔直地向上插入云端。站在树下,我陷入了深思:这也许是上苍的旨意,或是命运的安排,它们被抛在谷底,但他们不屈服于命运,顽强抗争,看那一棵棵松树,有的苍劲嶙峋,有的鹤骨虬曲,但一律努力向上,争阳光,争水分,求生的欲望是如此强烈,生命力又是如此蓬勃旺盛!恶劣环境下,他们却有着蓬勃的生机,伟大、雄壮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在大化的赫赫天威面前,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人,是那样的渺小而微不足道。曾几何时,我为“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此茎寸茎,荫此百尺条”的诗句而慨叹,也曾因“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返”的语句生出几多感慨,此时,我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我有时几近颓废,虽谈不上浑浑噩噩,却也得过且过。此时,我的精神为之一震,几乎例伏的灵魂重新站立。
人,不也是如此吗?身处逆境,如果抗争,则充满希望与生机,如果自暴自弃,只能自取灭亡……我只恨我的语言稚拙,词汇匮乏,思维凝滞,笔力有限,以至于心中的情感无法用语言恰当地表达,也难以表现出地下森林幽邃深远,奥秘神奇,我不禁自觉得气闷。
 我们下到石级尽头,即至火山口底。火山口底是一个稍微凹陷的陷坑,那陡峭兀立的,是火山熔洞。我们好奇地走进入口的最下边,这里气温反常,初入熔洞,暑意便全消,感到异常舒适,但越向里行,却越觉阴冷,仿佛走进冰窖一般。细看洞底最深处,居然在这样的酷夏还有有薄冰存在!真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因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拍了张照片,便匆忙离开。
回家已有多日,又投入忙碌的琐事中,但松树的风姿,还时常头脑中映现,形成定式。它们即使身处低谷,也要把不俗的风姿留给世人,并把深深的思索,留给人间。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梦,我梦见自己变成了涧底的一棵傲立的青松。
2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