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庸常人生里的辉煌
很惭愧,我读的书不多。但是自从记事起,书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与记忆等长;在我浅显的三十几个年头,邀书作伴,与人生同行。孩童时、小学时,我差不多是在读一些童话。记得那时学校中午有个课余的故事会、朗诵会,
很惭愧,我读的书不多。但是自从记事起,书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与记忆等长;在我浅显的三十几个年头,邀书作伴,与人生同行。孩童时、小学时,我差不多是在读一些童话。记得那时学校中午有个课余的故事会、朗诵会,于是,好比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之类,就成了我在同学当中讲故事的快乐表演。就这样,遨游于有趣的童话世界,渡过了一个小女孩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
等到念中学,我一天天的成长,读的书也一点点深了起来。初中时期,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华美流畅的文字,更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苍凉。在这之后,我开始试着去模仿,时间长了,作文上也大有长进。每当老师把我稚气的中学作文在课堂上宣读时,从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我似乎找到一点收获的欢欣和成就感。
我的人生,恐怕不算太平坦。中考时,因为半分之差与高中失之交臂,更无奈还进了一所并不太好的中专。尽管在那里头我能够轻松地每学期拿个年级第一,但更令我欣喜的是,我的读书生活却成了那时候的“黄金年代”。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悠闲地阅读与写作。
在离校不远的衡山路的一座图书馆里,我一边托起贾平凹那沉淀于历史底蕴里的苍茫与厚重,一边又从张爱玲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中所窥见的人世的繁华与虚空……。正是这些书籍的指引,我正式开始试着去写作、投稿。《电中报》、《中学生知识报》、《中等学校影评报》、《萌芽》杂志之类,每每收到稿费,欣喜若狂之余,更感激书籍增广了我的见益,充实了我的人生。她像导师一般指引着我,更像朋友一样陪伴着我,那么可敬、可亲。
光阴荏苒,我迷迷茫茫地踏上社会,有了工作。进了一家私营的广告公司,做的是设计助理,一边还要参加华师大的自考。为工作、为自考,多少个通宵达旦的忙碌枯索……但我还时常念记着忙中偷闲。从家到单位乘车大概需要一小时的时间。就这样,像堆雪人似的,日积月累,我在车上读完了《中国人》、《围城》、《高老头》等这些书。我坐在01路车子上,不管伊人们投来的怪异的眼神,我只珍惜着这一小时里的匆匆,醉心于这匆匆里阅读的欣喜。
当然,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有假期,便来了兴致。假日的午后,独个捧上一本书,来到一间离家不远的茶坊,选了一个角落坐下,点一杯咖啡或者是茶。逢上出太阳的日子,我习惯于一边读书一边喝咖啡,因为这能让我感受到欧美大陆的温煦的阳光、干燥而广袤的大地。这时,我仿佛能听到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宁谧之音,听到惠特曼的“斧头之歌”,听到巴尔扎克对金钱罪恶的控诉,听到海明威永不言败的呐喊……;设若在雨天,我则会品上一盏中国的清茶,一卷在手,感到的则是中华古文明的博雅与精致,感受诗词典籍里灵动濡湿的气息,恰如江南女子温婉的性格。恍惚间,结交了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奇思妙想,又欣闻了柳三变“三秋桂子”的淡淡幽香,还见识到东坡先生“大江东去”的千古豪旷……
正是这样子,庸庸碌碌的日常琐屑,我依然恬然本我地沉醉于文学的神圣殿堂。
也许是工作太忙太累所致,这使得我曾经有一段时光,完全脱产在家养病,顺带读完最后一年的自考。那段光阴于我,是格外的灰色。因为那是完完全全的离群索居。时间一长,过往的同学同事朋友们也渐渐地淡了起来,可以想见,那是怎样的一段孤寂幽暗的岁月。幸好当时还有书与我作伴。读书静思和上网写字,差不多成了我养病期间最大的乐趣。其乐忘忧,其乐忘食,其乐忘睡,都差不多到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返”的地步!读书,能使我暂时地忘却日常的琐屑和现实的不快;读书,能使我的心里面很平和、很干净。
……
现如今,我早已走出这段灰色的阴霾。好不容易,总算是改了行当。虽说现在这份工作收入不高,但好歹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地终日通宵加班。单位离家也近,作息饮食均有度,利于身心。
每当,夜阑静寂,枕边独卧,拧开台灯。我会播一段轻音乐曲子,再找一本喜欢的读物。白日的琐碎与喧嚣顿时泯褪。给自己一个舒心的笑颜,我的人生便始于庸常而终于辉煌。
旻旻写于2007年1月13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戈壁明珠”—克拉玛依油田
下一篇:冬夜里,寻找雪花的爱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