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江南之不一样的周庄
江南于我是一个梦,一个有如仙境的梦。假如做比喻的话,我想她该是一位妙龄少女,灵清,俊秀,斜倚栏杆吹着长萧,或是怀抱琵琶坐在绿柳佛苏的阁楼上,穿着鹅黄的丝绸薄衫,吟诗颂词,一颦一笑,写满风情。当然这与文
江南于我是一个梦,一个有如仙境的梦。假如做比喻的话,我想她该是一位妙龄少女,灵清,俊秀,斜倚栏杆吹着长萧,或是怀抱琵琶坐在绿柳佛苏的阁楼上,穿着鹅黄的丝绸薄衫,吟诗颂词,一颦一笑,写满风情。当然这与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给我留下的印象有很大关系,但她的美自古以来都是不容质疑的。2007年8月底有幸去了一趟,心里不免有话要说。周庄是地地道道的水乡,是一个名字很谦虚个性很张扬的地方,然而却出了一个很不谦虚的沈三万,在水面上建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豪宅,几进几出的院落里,花园假山亭台楼榭,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陈旧斑驳,但从雕刻着细致精美花纹的红木、楠木的桌椅上,仍能窥见那个时代的豪华气派,随着时过境迁,富贵荣华皆已不见,如今倒成了周庄旅游的一大资源,也算给他的家乡做了件功不可没的大好事。
既然来到了水乡,就先说水吧。我一直以为江南水乡的水都是清亮透明的,可做淘米洗菜之用,谁知亲眼所见的却是浓绿,所说的浓不是指颜色的程度,而是浑浊,说是绿色的浓汤更贴切一些。这样的水别说洗菜做饭,恐怕连澡都不能洗吧。倒是看见了几只鸭子,浅褐色的,懒洋洋地浮在水面,我们逗它,哄它,它却连理都不理,仍是把头扎在翅膀之下,仿佛在做着明清前的梦。那是几只见过世面的鸭子!我如是想。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歌声,忽高忽低的细。有如一把老胡弦调音时吱吱呀呀的声音,细看方知是一只摇撸的小船,正顺着河道而来,那歌声是摇船的女人唱的,船上坐了三三两两游客,皆伸着脖子像我们看他们一样看着我们。真有意思!这一景让我回到梦里水乡的画面。站在绿柳下,头顶上是躁热的蝉鸣,看着那摇撸的船儿慢慢驶过去,哗哗的水声伴着那小调悠扬的尾音一点一点消失,直到去往另一条河道的转弯处。
周庄是很有名的,很有名的地方就会引来很有名的名人。正当我们穿小巷奔张府去的时候,忽然前面有人说不让过了,许多保安拦着呢。为什么呀,我们花了钱的。刘嘉玲在拍电影呢。于是好多人都想看影星,往前挤去。我被人流带到了前面,只见隔河的岸边,背对着我们坐着一位身材曼妙的女人,穿着印了大朵牡丹的旗袍,头发也梳成了旧上海时流行的发式,在旁边有一个帅小伙为她打着遮阳伞。这时人群里忽然有人大喊一声:嗨,刘嘉玲。那位背对着我们的女人朝这面扭了一下头。有人嘻嘻笑了,说还真是她啊。美人一回头,似乎消除了人们刚才的怨气,都转身按原路返回。只是看电影的人不会知道我们这群游客曾配合刘嘉玲拍好电影,做了一回小小牺牲。
许是季节的缘故吧,空气一直氤氲着,身上总是粘稠的感觉,穿行在绿柳垂岸的街巷,我感觉不到那种梦想中的清爽。小商品街里许多人家都在家中做着买卖,卖各种各样的民间手工制品,和其他旅游景区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但也有不同,那种具有江南特色的小折扇、团扇、小油纸伞就很与众不同,散发着旧旧的江南的味道。好多为了做买卖方便连大门都拆去了。走进狭窄逼仄的巷子,两边是高的灰色墙,两墙之间的距离非常近,都是两层的小木楼,假如两家互递东西,只需用竹竿一挑,那户人家就能接到了。这总能让我想起水浒里西门庆第一次艳遇潘金莲的情景,不知道挨的这么近的人家,是否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不过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看到有一位少妇,穿着一件贴身的背心,站在里屋,正撩着脸盆里的水擦着身子,而他的丈夫就在门口摆着的杂货摊前招揽着一群游客。撞见这种事,我有点不好意思,怎么说这也应该算私生活,它不可能成为向游人展示的一部分。当我与那少妇目光相对时,她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脸上的表情很是漠然,眼望着我们这边,手里并不停下来,撩起背心前胸后背就这么擦着,没有一点躲的意思。好像我们是空气根本看不见。如此走过许多家,大体都是如此,有的人躺在院中的竹椅上四仰八叉地大睡;有的小孩坐在门口的便桶上方便;有的人家端着碗在呼鲁呼鲁地往嘴里划饭。无疑这种生活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我却为他们感到些许悲哀,是旅游的兴起打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他们就像生活在玻璃罩里的人,本该隐秘的东西都变的一览无余,试想有谁愿意这样透明的活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吗?当然周庄是属于他们的,他们世代生活于此,然而他们属于周庄吗?这还真不好说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里的人家很是富裕,丰厚的旅游资源带来了许多物质的好处,而往往好处又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不出门就可以赚钱。在这里,不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在这里,你还看不到时间流走的痕迹,因为几乎哪个时间段都在有人参观游玩,这里,就像一幅恒久的画,美丽供人欣赏,但,只能被高高挂起。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