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的女儿

修鞋匠的女儿

黄绵袄散文2025-03-15 14:43:44
午饭后从家里出来,刚下楼梯,感觉脚有些软,仔细一看是自己鞋子的鞋跟松动了。看起来,在赶车之前先得去修理一下鞋子。在路边的一个鞋摊前我停了下来。“师傅,麻烦你帮我修一下鞋。”修鞋师傅一手端着饭桶,一手拿
午饭后从家里出来,刚下楼梯,感觉脚有些软,仔细一看是自己鞋子的鞋跟松动了。看起来,在赶车之前先得去修理一下鞋子。
在路边的一个鞋摊前我停了下来。“师傅,麻烦你帮我修一下鞋。”修鞋师傅一手端着饭桶,一手拿着筷子,用余光扫了一下我脚上的鞋,平淡地说“等一下着。”也许是因为修理我的鞋没多大利润,修鞋匠不紧不慢扒拉着饭桶里的饭粒,我心里干着急却只好等着。
鞋摊前三轮车上的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女孩看上去十二三岁,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摇晃着,两缕黄发从耳际耷拉在脸颊两侧,原本消瘦的脸显得更加小了。
“把饭桶拿回去!”严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修鞋匠瞪着眼睛呵斥着女孩,女孩却对这声音没有过大的反应,慢慢起身握住车把。
“死女子,还不快些走。”修鞋匠吆喝着。
女孩骑上了三轮车,三轮车滑动了,女孩左右晃动着身体,似乎一条腿总比另一条腿长,身体却显得越发单薄了。望着女孩逐渐消失的背影,我想起自己的女儿来,她此时应该前往教室里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我回过神来转向修鞋匠。“那是你的女儿吗?”
“是我女子。”修鞋匠气鼓鼓的回答说。
“你的女儿挺懂事嘛,能骑车给你送饭了。”我称赞着他的女儿,也想由此平缓一下他的郁闷心情。我的话并没使修鞋匠的情绪有丝毫改变,他不懈地说“她不仅会送饭还会做饭,有什么用,学习又不好!”
我忽然间同情起修鞋匠来了,是不是每个做父母的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我建议修鞋匠与他的女儿好好谈谈,告诉她学习对她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这样也许可以改变现状。
修鞋匠听了我的话,在他的嘴角浮出了一丝苦涩,低下头嗫嚅着说“我只有小学文化。”我正想说些什么,修鞋匠拿起小锤敲打着鞋撑上的鞋子,眼睛忽然间有了一丝光亮,语气平和的说到“反正是女儿家,初中能毕业就行了,过两年就叫她出去打工。”我猜想着修鞋匠的视野到底有多宽呢,难道食能果腹衣能裹体就满足了吗?。
对于修鞋匠较原始地想法我无法苟同,并正式的告诉他:“现在这个社会没有知识是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的。”
我的这句话像是刺疼了修鞋匠,它提高了声音列举了一个实例来证实我观点的错误。修鞋匠说“我哥哥的儿子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呆着,而邻居的儿子初中毕业后给人修车,每月能挣一千多元。”看着修鞋匠羡慕的表情,一时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修鞋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但一千元钱对对他来说一定不少。
穿上鞋,我的脚总有些沉重,修鞋匠的思想是否会桎梏他女儿的思想呢?不同的思维方式总会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而好的行为规范会形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就会带来好的命运。修鞋匠狭窄的思维方式使他的女儿成为了井底之蛙。真想再说点什么,我却无语。此时只有内心默默的祈祷,但愿鞋匠女儿有一天能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她贫穷的命运,只是希望那一天来得不要太迟了。
坐上了汽车,我想起了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个秀才进京赶考,正赶上妻子临盆。秀才不得不借住于一铁匠家,铁匠的妻子也正生产。接生婆在同一时辰接生了两个男孩,一个是秀才的儿子,另一个是铁匠的儿子。许多年后,秀才的儿子也成了秀才。当老秀才再次见到铁匠时,铁匠还在打铁,他身边打铁的年轻人就是铁匠的儿子。我再次想起修鞋匠的女儿,她未来是怎样的呢?透过车窗,不远处的鞋摊旁的小凳上正坐着那个女孩,她双手撑着那张稚嫩的脸,浏览着路上的行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