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翻书屋闲话
凡读书人都有书房梦,我也未能免俗。这大抵是读书人的性情雅好。我常想,若追根求源起来,书房梦也许能给读书人提供一个独立的隐私的空间,这个空间,恰恰就是精神的自由天堂。若按这个理论,我的最早的书房,可以上溯到大学时期。在四个人一间的宿舍里,我们将书整齐地码在床头,再安装一盏床头灯。每逢宿舍区熄灯以后,床头灯就应灭而亮,灯光洒满小单人床,我们都卧在床上,静静地读书。女生宿舍更有书房的味道。女生们习惯用漂亮的布帘把床围成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空间绝对私有化。有没有这个床围,正是男女生宿舍风景的主要区别。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仅有的消遣娱乐电子产品,就是用来收听刘兰芳评书的收音机了。我们的夜晚,几乎就是在阅读中度过。彻夜卧谈也是有的,但绝对没有当今的大学生们泛滥成灾。现在回想起来,大学宿舍里的书房生活真好,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差不多是在那里读完的。最清晰的记忆,是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都是通宵达旦地读,好在年龄青葱,第二天上课仍然精力充沛。唯一影响书房阅读的,是宿舍管理处“狗崽队”的夜查。曾有一次,宿舍惨遭袭击,那盏节省两个月生活费买来的台灯被掳掠而去,害得我心疼了好些日子。工作后,住进机关的单身宿舍,书房也从学校搬了过来,还是那种单人床上的卧室兼书房。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了熄灯时间的强制,读书可以心安理得地“废寝”了。这里必须补记一笔,在这次搬迁过程中,不慎丢了一箱书,其中还有大学时期所有的往来书信,那里面藏着苦涩而甜蜜的初恋。
真正意义上的书房梦,还是在有了自己的房子以后实现的。自结婚至今,我已换了三次住房,面积一次比一次大,书房也一次比一次模样起来。最初的住房是在环翠楼公园奈古山南坡,位置偏僻,环境幽静,也算居住的好所在。只是房子略小,不足六十平米。刚分到房子的喜悦掩盖了对面积的计较,我第一行动就是置一宽大的书桌,营造书房天地。书桌宽大,既可堆积典籍图册,又可摆放笔墨纸砚,或伏案读书,或挥毫泼墨,甚是实用。那书桌足足占去了房间的四分之一,只是空间比例略显失当。张中行先生说的好,“如果略去占地方这个缺点,书案以宽大为好”。我对那张书桌感情笃厚,毕竟是我纵横驰骋的舞台。后来搬家时,宽大的书桌是跟随我的首选家具。第二处住房位于上风上水的菊花顶,有九十平米左右,典型的两室一厅布局。我将一间卧室布置成书房,又购置了四个枣红书柜,一字排开,书香浓郁。那张宽大的书桌也不再宽大,倒是与书柜搭配协调,如出一匠。窗外有一棵老榆树,春来榆钱满枝,清香漫溢,平添了几分读书的雅兴。待小儿渐长,需独立一室,我的书房不得不忍痛割与小儿一半。书房与卧室兼为一处,这在许多人家都是常态,虽不独立,却也实用,书香中融入日常起居的味道,真切而又素净。一住十余年,对书房的不满情绪也一天天地膨胀,何时才能拥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房呢?眼下的住房,终于圆了长期纠结的书房梦。自买下黄泥沟别墅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满脑子酝酿书房的布局设计及装修方案。现在看,可谓如愿以偿了。书房安排在二楼西侧套间,明窗净几,僻静无争,外间书柜、桌椅、电脑、绿植,“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里间未置他物,只于深红地板上铺上宽大棉毡,这里便成了挥毫泼墨的天地。蹲俯写字,亦是多年恶习,却也率意龙蛇,乐在其中。常自诩书房有三宝,曰书桌,曰字画,曰绿植。桌椅为藤王府品牌的藤制家具,古色古香,格调清雅,尤其是书桌,造型优美,气质婉约,端庄不失精巧,玲珑却显大气,是我最为钟爱的宝贝。窃以为这样的书桌应在曹雪芹的悼红轩使用,或者更适合让给旗袍束身流苏披肩的张爱玲。字是贾平凹先生的书法,为读书香到心看剑豪生胆句。西安朋友赠送,三五好友心痒,最终是拼喝一斤白酒竞争到手的,因为喜欢贾平凹的散文,心仪使然,毕竟也沾有倚重名人的市侩俗态。只是中国人造假弄赝者众,至今不知是否贾平凹先生的亲笔。画必定是真品,乃朱明德先生的六红鱼图。当今画界,明德鱼乃天下一绝。北师大于丹曾写《观明德鱼致明德信》,称其“子非鱼,但是传递了千姿百态鱼之乐!”。朱先生乃商丘同乡,从军从政从艺,皆可圈点,游学威海有幸相识,赠后生以期仕途红运。挂于书房,顿有学而优则仕的味道。端坐书房,迎面是一株高大茂密的凤尾竹,枝叶摇曳,丰姿绰约,每从书页上移目过去,陡添一番诗意与静谧。这样的书房,有时候竟让主人不自信起来,于我的修养与作为,这简直又是一种奢侈。
读书人向来好事。比如给书房起名字,往往郑重其事,陶然不觉其迂。那挑剔的架势,比给孩子起名字还要胜上一筹。想来也是,书林四壁,独坐书城,对这个精神道场,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抒情,或以明愿,谁不想寄予一点人生情怀?南宋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以此激励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清末刘鹗“嗜古成痴”,甘愿一辈子与残缺不全的文物古董相伴,自号“老残”,又将自己的书房叫做“抱残守缺斋”。乾隆是个好读书的皇帝,大名鼎鼎的“三希堂”就是他的书房。乾隆写得一手好字,收藏大书法家王羲之、王询、王献之三人的字帖,视之为三件稀世之宝,故得其名。梁启超面对国家内忧外患,心绪焦灼困窘,竭力变法维新,唯有“饮冰”方能解其“内热”,故书房命名“饮冰室”。周作人先生一生尚苦,在北平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苦茶庵,越改苦味越浓。鲁迅一生尚战,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一些反动文人却诬蔑他是“学匪”,他就把上海的书房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