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孝星事迹看孝观念的失衡
今天,接过邮差手中的报纸,照例先看《渤海晨刊》。看到“东方地毯杯”首届滨州十大孝星评选候选人事迹的标题时,我不禁暗暗叫好。的确,在当前孝敬观念越来越淡化缺失的背景下,进行这方面事迹的宣传,进行孝星评选
今天,接过邮差手中的报纸,照例先看《渤海晨刊》。看到“东方地毯杯”首届滨州十大孝星评选候选人事迹的标题时,我不禁暗暗叫好。的确,在当前孝敬观念越来越淡化缺失的背景下,进行这方面事迹的宣传,进行孝星评选,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但看着“媳妇给婆婆做了十六年的‘拐棍’”的故事内容,却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的确,文中的主人公王明霞16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这种做法无疑是值得称赞和提倡的,这样的媳妇的确也是非常难得和少见的。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向她致敬。
但问题就出在其中的一段叙述上:“当问到娘家的情况时,王明霞的眼圈又红了。娘家娘过世早,她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1996年冬,娘家爹病重,而婆婆身体也正不好,衣服被褥差不多需要一天一整理,娘家捎了好几次口信,她总觉得脱不开身。这一拖,竟误了和父亲的最后一面。”
是的,王明霞无疑是一个孝顺合格的儿媳,在婆家这一方来说,她是孝顺的楷模。但对于娘家这一方呢?农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出嫁了的女儿可以没有义务照顾娘家爹娘,但那是在有兄弟的前提下。但我们明明看到的是,“她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那么,她的父亲是谁照顾的?老人在临终时都没能见到女儿一面,他内心痛苦吗?他当时瞑目了吗?当王明霞知道父亲病重却不能去照顾甚至不能去探望时,她是内心情愿的吗?当得知父亲去世的信息时,她内心的遗恨有人了解吗?王明霞的泪水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其实,这则故事传达出来的是是一种失衡的孝顺观念,因为这样的事例已不止一次出现在媒体的宣传中。所以今天看了,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其实,这件事对于王明霞和她的父亲来说,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不人道的,这是封建思想的一种变异的延续而已!为什么女人连孝顺自己爹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女人难道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难道女人是喝西北风长大的?难道法律没有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王明霞的婆婆生病了,她照顾了那么长时间,她的丈夫,她的婆家其他人,难道都不能照顾病人?难道就不能替出哪怕一天的时间让她回去看看自己曾相依为命的父亲,以让死者含笑九泉,以让生者不遗恨余生?再退一步说,如果别人都不照顾,就不能把她的父亲接到自己家,两个老人一起照顾?如果王明霞舍了婆婆去照顾自己的父亲,是不是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了?王明霞对于婆家来说仁至义尽了,但婆家有人站在她的立场上替她想过吗?
当然,我不提倡舍弃一方去照顾另一方,无论是娘家爹娘还是公公婆婆,都需要我们好好孝敬,为了其中一方舍弃任何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这样的观念继续宣扬下去,无疑会助长重男轻女的思想蔓延。想想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为什么困难重重,男女比例为什么严重失调,为要男孩不惜东躲西藏的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观念才是根源!
因此,我建议今后媒体再报道类似事迹的时候,在宣扬它正面意义的同时,最好多考虑一下它的负面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请抽出一点时间读书
下一篇:爱情,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