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旗飘扬

什么是敌人,什么是内战,第三方的支援又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看着《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欢迎来到东莫村》这三部电影的时候,我在想着同样的问题。前一部电影是描写当代处于军事警备状态下的朝鲜和韩

什么是敌人,什么是内战,第三方的支援又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看着《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欢迎来到东莫村》这三部电影的时候,我在想着同样的问题。
前一部电影是描写当代处于军事警备状态下的朝鲜和韩国,后两部电影都是描写韩鲜和韩国战争的。
《共同警备区》和《欢迎来到东莫村》虽然故事隔着半个世纪,但是朝鲜士兵和韩国士兵,都渴望结束战争,不要伤及无辜。最后他们成了朋友。但是战争是残酷,它冷冰冰地不容一丝温情。他们的友好,最让彼此无法逃离死亡。只是服装的颜色不同,脱下军服,他们只是普通的一个人,他们可以在一起喝酒,吃野猪肉。他们可以在危难来临时,来挽救对方的生命。
相比而言《太极旗飘扬》则包含着更多的内容。一对相亲相爱的兄弟,因为弟弟被抓入伍加入了韩国军队,哥哥要阻止也同样被抓。哥哥在战场拼命地博杀只是想换得弟弟的平安回家。因为领导更换从前许诺的得到勋章就送弟弟回家的愿望破灭了。同样热爱哥哥的弟弟,又怎舍得哥哥去拼命来换回自己的安宁。当哥哥看着自己的未婚妻死在是“自己人”的手里,他以为弟弟也死在“自己人”放的那场大火中,于是投奔了朝鲜军队。弟弟被战友救活之后,知道哥哥的消息,就跑去韩国部队寻找哥哥告诉自己还活着。哥哥腿受伤了,为了让弟弟可以安全回去,反过来把枪指向了韩鲜军队,最后被枪击。哥哥两次调转枪口,让我想了《静静的顿河》中的葛里高利。
哥哥对弟弟的爱,是那样浓烈。可以牺牲自己。他放弃学业,出来养家糊口,只为让弟弟可以上大学;可以牺牲自己,哪怕未婚妻会伤心欲绝;他可以在战场冒着生命危险拼杀,只为让弟弟可以安全地回家;他可以为弟弟而改变自己的枪火方向。这种爱让我想起《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哥哥对弟弟的爱。
战争是残酷的,为了拿到那块勋章,他在原本可以撤退的时候,没有撤退,导致了另一位战友受伤差点死了。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哪怕不是该由他去冲锋。当和他们感情很好的战友为了救他而牺牲。直到最后他把枪指向了一个从前和他们感情很好的街坊,只是因为那个孩子被朝鲜军抓去穿上了另一套军服。同样无辜的生命。在汉城被朝鲜军战领的时候,他的未婚妻只因为为了全家能填饱肚子去参加了几次会议,在汉战被韩国军收复后,就要被人枪杀。
无辜的百姓,就连在带着喜剧色彩的《欢迎来到东莫村》中也有,那个被命令炸桥的韩国少尉,就曾经被命令炸掉百姓正在行走的桥梁而遭良心的谴责。那个朝鲜的军官也因为要违抗上级要杀害伤员的命令而差点被别的战友枪杀。直到最后美国军队为了军事的利害关系,不顾无辜百姓要糙轰炸整个村子。战争有时只是高层领导人一个决策,却让无数的百姓流血牺牲。
最后哥哥在站场上和弟弟相遇那一段很感人,已经杀红了眼的哥哥已经不认识弟弟了。只因军服不一样就是敌人。就像从前他对他的那个小街坊一样。他忘了,那个人和弟弟一样是无辜被抓去送上战场的。如果不去就会被杀。现在的他没有退路了。如果他不杀人就会被杀。就像弟弟因为同情那个才十五岁的韩鲜兵而手软,后来反被反击一样。
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哥哥拉着弟弟要送他回家却无法回家。到最后他已深陷在其中无法自拔。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哥哥,他像一只杀红了眼的野兽。面对弟弟也无法停止厮杀。
看到最后,我在想电影最开始那些曾经喊着口号自愿上战争的学生们,到最后还会有从前一样热情吗?当他们吃着发臭的饭团,当蛆蛆在战友缝合的伤口上爬行,当战友少了胳膊或腿,当自己的亲人因为饥饿而被迫参加几次会议就被杀之后,当自己的弟弟在街上被抓去打仗否则就会被杀之后。他们,还会有满腔的热血认为自己参加的战争是一件光荣的事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声依然在耳旁。如果看见汉城的那些流离失散的百姓,你又会怎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