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作家·学者(一)

 前段日子看到关于写诗人、作家、诗人的一篇文章,他讲到“学者不如作家,作家不如诗人”。看完后似乎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于是就写了下面这些文字。——题记一提起这个话题,总觉得心里有种莫名的负担和压力。读者

 前段日子看到关于写诗人、作家、诗人的一篇文章,他讲到“学者不如作家,作家不如诗人”。看完后似乎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于是就写了下面这些文字。
——题记
一提起这个话题,总觉得心里有种莫名的负担和压力。读者也是,一听到题目总会想想象这一篇思想深刻、旁征博引的论说文章。确实,这是一个很难讲述的问题,我之前也看了不少关于类似问题的文章。心想,那些看似严谨的文章的作者总是或多或少沾上了点老学究的味道。我是总不愿耐着性子看的。其实对于这些的问题的探讨,很容易将人带入一种难以自拔,左右为难的境地。我是不想在这多的一本正经的论文似的文章中在添一篇,我只想随着我的散漫心绪,随意地与读者简单谈谈这个问题。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随意看看。
诗人,我所理解的诗人,就是理解诗歌,会用诗歌表达的人。其实对于诗人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说是诗人呢?发表过几首诗或是出版过诗集的就是诗人吗?其实在外看来,也不尽然。
诗歌是一种引领人类精神的灯塔,时刻在最前方给我们指明方向。或者说是精神世界的海洋,他承载着人类,滋养着人类。
诗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称呼,是一个具有很高荣誉称赞性质的名词。
诗歌从人类已出现就产生,并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也将与人类之灭亡而消逝。
作为诗人,首先要真正地理解诗歌,明白诗歌,然后能用诗歌这个媒介表达自我,表达世界。
我时常在想这个问题,后来我渐渐觉得诗人是有层次的。在我眼里诗人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功利者。他们本身并不理解诗歌,只是为了自误或是某种外部利益而写些像诗的东西。他们不懂诗歌的本质,也不懂诗歌的形式,只是以葫芦画瓢而已。或许有人会问,为了某种利益写诗,是功利,可以理解。那自误不是爱好吗?怎么是功利呢?其实。所谓自我喜好,也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而已。在不理解诗的情况下,以写诗来自我满足本身是一种利己行为。同时,自误有时会被他人利用,最终也可能成为我们看得见的功利。这类人占绝大多数。
其二:修行者。我为什么这样讲呢?这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似乎能感受到诗歌的某个方面,但并不能了解彻底。由于对诗歌本身的不彻底,促使他们又去不断试图了解。于是就像苦行僧一样,一生处在追寻与思考中。可以说这一类已经接近真正的诗人了,虽然他们算不上真正的诗人,但他们已经有了一些诗人气质了,因为追寻和思考也是真正的诗人的特征之一。他们在世界的各处时常可以看到。
其三:行吟者:这就是我所说的真正的诗人,他们彻底地理解诗歌,并能用诗歌自由表达。他们往往一生居无定所,看似好像一生处在漂流之中。他们能随时随地随性吟唱出绝妙的诗句,任何规则与形式不能束缚他们的诗歌。诗歌不为他们受限,他们反过来改变诗歌。
他们理解诗歌,诗歌理解他们;他们崇拜诗歌,诗歌崇拜他们;他们因诗歌而喜,诗歌因他们而喜;他们因诗歌而悲,诗歌因他们而悲。
在人世之中,唯有他们能与诗歌直接对话,而世人却只能通过他们间接与诗歌对话。
世上有了他们,诗歌成为最高贵的文字;世上有了他们,人类有了最精华的语言。
他们的追寻与思考,不再为诗歌是什么为忧郁。他们是把整个人世、整个宇宙作为吟唱的对象。他们让诗歌成为最有力的对世界、对人世百态的诠释手段。
他们拥有的太多,同时他们却个个穷困潦倒,悲惨结束。
他们的一生只是一味将神的语言转述成诗。正是因为太忙了,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从人世得到什么,拿走什么。
他们死去了,一个时代过去了。剩下了一条长长的空河,只待百年之后的另一个人的诞生。
功利者利用诗,为己;修行者爱诗,为诗;行吟者吟诗,为人。
以上就是我对诗人的简单理解,本来是想随意地想,随意的写,不想还是有些陷入那种恼人的怪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