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了老梁。
小街不大,每天都有一会儿的露水集。所谓的露水集,就是做买卖的要在早上起来下露水的时候到太阳出来露水干的时候这一段时间完成买和卖,等太阳出老高的时候,街上早已没了人影。
时间虽然短,倒也热闹。有卖菜的,卖炸食的,还有卖鱼鸡的。说远一点的时候,也有杂耍卖艺的。
老梁就是这条小街上的生意人。黑黑的脸,天稍凉一点的时候,就永远戴着一顶“火车头”的帽子,说起话来憨憨的,如果不认识她的话,都会认为她是一位老大爷呢!
可她的确是一位女人,一位普通的老大妈。
谁也说不清她在这条小街上做了多少年的生意了。平常的时候卖的无非是些青菜和瓜果之类的,她是自己不种菜的,听知情的人说,她是离这有十多里路的外村人。而她卖的菜是从离这有几十里路的县城农贸市场上批发回来的。
而她骑的是一辆破旧的人力三轮车。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她,小小的车厢里装满了菜,上面用一块破雨布盖着。她几乎是趴在三轮车的把上,艰难地蹬着,车子就像蜗牛一样,缓缓地向前挪动。她还是那身打扮,肩上还斜挎着一个老板包,这个包可能也有一段历史了吧,上面被摸得油光发亮的,老梁视它如宝贝似的。
老梁有点木讷。和大多数农村老大妈不一样的是,她很少串门聊天的,走在路上总是把头勾得低低的,如果戴着帽子就会把帽沿儿斜压在脸上。碰到别人和她说话时,她也是憨憨的一笑,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
老梁的生意不是太好,她拉一车子的菜总是要卖上两天三天的。有人说老梁卖菜不活道,为个角而八分的就要和人家争个面红耳赤的。但也有很多人买她的菜,有时她拉的菜在半路就会有人买去好多,也许老梁看起来还是挺忠厚的吧!没有那种很多小贩子的油腔滑调。
老梁自己租了一间小房子,是普通的农家房,房价很便宜的。老梁平时下了集就呆在屋里,屋里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张床和批发回来的菜,还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而已。
她吃饭很简单的。有时基本上不动锅的,下了集回来,到馍店里买几个馍,把自己卖的菜拣了些洗了,用盐调了,和着白开水就吃了。她进县城是从来不在那吃饭的,最多也就是买一两个烧饼回来。
知情的人说老梁老家是有老伴的,还有两个儿子。现在孙子孙女就三四个了。老梁是和老伴生气一赌气来到这个小街上做生意的。
谁知这一干就是七八年。七八年的光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一个长了七八年的树可以成材了。
可七八年的时间,老梁一次也没回去过。儿子们来叫,她先是领着儿子在街上的小饭馆里吃一顿,然后就让他们回去,她是不回去的!
偶尔见她的孙子孙女放假了来看她,那个时候也许是她最开心的时候了,说起话来嗓门也大了许多,晒得黑黑的脸上如绽放了一朵花!那个时候她会给他们买好多的学习用品的。
莫不是老伴做了太多的对不起她的事。谁也没去问过她,她也没向人们说过什么。
老梁的老伴去世的消息是在一个午后传来的,当她的两个儿子头顶着白布跪在她的面前的时候,老梁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蹲在地上嚎闹大哭,而是用手使劲地拍了拍两个儿子的头。
出乎人们意料的,那天街上两边围了好多人,都没有说更多的话语,只是默默地站着。
老梁收拾干净了自己的东西,都放在了小车上。然后推着三轮车,在众人的目光中慢慢地走着,略有些佝偻的身子似乎有点颤抖,她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默默地走了。
小街依旧是那条小街。
老梁走了,她的摊位很快被人占着。小街的早晨依旧很热闹。
偶尔碰到老梁村上的人说,老梁不再卖菜了,在她老伴的坟前搭了一个小棚子,住在那里种菜呢!
这个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