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夏季风
2007年11月29日的傍晚,我下班回家,突接晓君电话,说是夏季风在丽水,问我是否认识。我说,岂止认识,我们很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过,自从我来到丽水便失去了联系。忙问:他此刻在哪?晓君告诉我:今晚何丽萍
2007年11月29日的傍晚,我下班回家,突接晓君电话,说是夏季风在丽水,问我是否认识。我说,岂止认识,我们很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过,自从我来到丽水便失去了联系。忙问:他此刻在哪?晓君告诉我:今晚何丽萍请客,在“潘记鱼头”。我说:好吧,吃过晚饭,我去看他。不一会,何丽萍来电话,要我马上过去一起共进晚餐。打了的,匆匆前往。乍一见面,季风老弟依然年轻,还是那么的英俊那么的帅气。他对我说,你也不见老呀。大家都笑。
我与夏季风从相识到相知,掐指细数,已将近20个年头。那时,他刚来《丽水青年报》当编辑,我在龙泉。他写诗,我也写诗,我记得他在学校读书时就在报刊上发表诗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我们越走越近,最终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时,我在《丽水青年报》的好朋友还有陈峰、卢俊和、吕南进和陈磊。
夏季风和陈峰是青田老乡,不知怎的,我与他们的接触似乎更多一些,要么我到丽水,要么他们上龙泉,我们总能时常见面,一起喝喝茶,一起聊聊天,偶尔也会谈谈文学。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季风不喝酒,只喝咖啡或者茶,不抽国产烟,只抽“万宝路”或者“三五”,而陈峰是能喝酒的,一脸的大胡子。卢俊和喜欢下围棋,而且颇有功力,在丽水赫赫有名。因文学结缘,我们也因相同的志趣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先是陈峰去了海南,紧接着夏季风与卢俊和也先后去了杭州。季风在浙江省作协主编《浙江作家》,俊和在《钱江晚报》当记者。而陈峰在海南开什么公司,当我们在丽水再见时,他已是《处州晚报》驻青田记者站的站长。我工作调动,于2002年春天来到丽水。一拨好友从此天南地北。
夏季风的诗非常棒,我喜欢他的诗歌就像我现在喜欢叶丽隽的诗歌一样,之后他又写起了小说。我手头至今还珍藏着季风老弟的两个赠本:一是1994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感伤言辞》,一是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罪少年》。他的诗歌写得好,但是他的小说最终成就了他成为2001年“浙江青年文学之星”,2003年又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他的诗歌内省、纯粹并且先锋;他的小说则细致、婉约、幽默、机智,并且倾注寓言色彩。
从夏季风离开丽水到今天的重逢,长达十年,其间,我们只在龙泉见过一面。好像是2001年的夏天吧,他随了“作家采风团”到龙泉,我们一拨朋友在瓯江边的“凤阳春茶楼”叙旧问茶,共同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夜晚,当时在场的还有老诗人闻欣先生、作家叶放先生等若干朋友。此后的日子,我虽不再写作,却总能够收到许多他发自杭州的报刊杂志。每每收到刊物,细细地阅读这些凝聚着季风老弟心血的文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那样一些美好的时光。
这次又见夏季风,是彼此失去联系多年后的再一次相逢,老朋友相见,自然是十分高兴。他依旧不喝酒,他依旧抽外烟,而我则因身体出了点问题也不再酒水,所有的情谊无以言表,皆在一杯清茶之中了。
夏季风告诉我们,他现在已举家迁往北京。他目前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社的总监和总编,很忙,因为职业缘故,他经常要在世界各地来回地跑,不过,作为《浙江作家》的主编,他也还是要安排时间回杭州的,以履行他的本职,看稿编书。
在“潘记鱼头”,朋友们难得一聚,有说有笑,甚为开心。晚饭后,徐向东先生做东,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去了“爱丁堡”。除了摄影家徐向东,作家陈宗光、何丽萍、胡晓君,诗人叶丽隽和我之外,夏季风的好朋友摄影家初小青夫妇还专程从青田赶了来,同时带来了他的新作——摄影作品集《丽水》。
我们喝茶,他们谈着艺术,不亦乐乎。不知不觉间,时光便在咖啡与绿茶的香气氤氲之中走到了晚上十一时。于是,大家惺惺相惜,一一作别。
次日,夏季风公务在身赶赴南京。送别的时候,大家都盼望着于百忙中能有更多的时间轻松一聚,哪怕是叙一声旧,哪怕是喝一杯茶。
再见了,我的季风老弟。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