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我想,故乡的秋天应该起风了吧,风起的时候,树上的果子也就成熟了。
早就想写一写故乡了,但总怕写不好,写坏了它,所以迟迟不敢动笔。
不逢故乡的秋天已有几年了,但我还能清楚地记起故乡秋天的模样来。每年我都能在故乡呆上两三个月,最长的是狂热的夏日,其次是冷清的冬天,却没有在秋天里停留一日,但秋天给我的感受,却已深深地留在了我先前的脑海中。因此最令我怀念的,还是故乡的秋天。
我的乡村,四围皆是山,有山就有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给人一种世外桃园的感觉,里里外外外透着一种浓厚的乡村气息,人们在这里生儿女育,安居乐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从小生长在这里,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抚养长大,渐渐地也经历了些世面,但即便我远走了,流落天涯,我也不会忘记曾经养育我多年的这块土地,况且我还是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是农民的儿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对于乡村,对于乡村的农民,不能不提到“丰收”这两字。
秋天一到,正是故乡茶叶飘香的时候。如果你到我的家乡作客,你就能一饱眼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绿油油的茶叶。可以看见妇女们在各自的茶园里幸福欢歌地采茶的身影,甚至可以听到从她们那里唱出的遥远的山歌,歌声柔和、悠长。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她们满载而归,茶叶沉沉的,她们的脸上却漾着笑容。借着一天里太阳的余热,茶叶在水泥地上轻轻的一晒,茶叶开始变软了。变软的茶叶,在夜晚的时候,放在筛子里摇晃几分钟,远远地就能闻见它的香气来。再经过第二天男人们的炒、制作加工、烘干,茶叶也就变得像玉米粒那样的圆滑,好看了。放在开水里一泡,一喝就知道是好茶了。他们盼望着,今年又能弄个好价钱了,于是喝着喝着嘴也笑咧了开来。茶是家乡的特产,是乡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一收成,他们的手头也就宽裕了。因此,他们最盼望的也是秋天。
大约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距今已近十年了,我的乡村开始不种田了,有人把田地种上了茶树,番薯。因为乡村山多,田地不好耕作,收益又不好,所以就开始渐渐地种上了茶树,也许是因为那几年茶叶的价格开始好转的缘故吧。说起番薯,我不禁又嘴谗起来。在乡村,初秋雨水下足了,番薯的叶子就会疯狂地长,长成了一条条像藤似的,长长的,绿绿的,有的已经开满了各色的花,妖艳得很。开始的时候,远远看去,只是漆黑的土地一片,甚至有几丛青草在风中飘摇泛青,可就不过一个月两个月的功夫,它们就绿上了山头,覆盖了原来漆黑的土地。风稍大的时候,又在翻滚着绿的波浪了。吃过烤番薯的人都知道番薯既香又好吃,但不能吃的太多,吃多了,太满足了,也就觉察不出其中的味道来了。孩童时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的山上有着许多成熟的果子吧,我想,什么时候还能重摘那孩童时摘过的果子呢?秋天的风吹着,柿子的枝头上挂着几个红灯笼似的果子。秋天渐渐深了,红果子也就挂得多了。这他妈的真是一个好秋天。
“秋尽江南草未凋”,在乡村,草是凋得慢的,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枫叶也不像香山红叶那样红了,山上有很多树是常年郁郁葱葱的,但落叶树还是有的,稀稀落落的几棵,叶子一落,人们也就知道秋天来了。虽然并不能很好地感觉“一叶落而天下知秋”来,但秋的意味多少还是可以领略的。郁达夫喜欢故都的秋天,我没去过北方,但就我生长的南方来说,我还是喜欢的。历来的文人墨客比较喜欢秋天,因此写秋天的文章也就特别的多。在乡村,还是能感受这样的诗句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雨不多,即便下了,也下得不大,缠缠绵绵的,“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天的天空又常是灰蒙蒙的,人们的心里不免布满些微的忧愁,有时甚至是一种凄凉的感觉。秋天你说不出它是好还是坏。
我赞美乡村的秋天,可是说不出它的十分之一好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乡村的秋天
秋天来了,我想,故乡的秋天应该起风了吧,风起的时候,树上的果子也就成熟了。早就想写一写故乡了,但总怕写不好,写坏了它,所以迟迟不敢动笔。不逢故乡的秋天已有几年了,但我还能清楚地记起故乡秋天的模样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