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在地球的地质历史上,距今3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时期,发生了最伟大的一次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场造山运动至今还未停止,青藏高原仍然在以每年一公分的速度抬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造成青藏高原

在地球的地质历史上,距今3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时期,发生了最伟大的一次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场造山运动至今还未停止,青藏高原仍然在以每年一公分的速度抬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造成青藏高原隆起,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矗立在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平均海拔7000米的高度横亘在亚洲大陆和印度次大陆之间,其主峰珠穆朗玛峰高度达8848米,成为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极大地改变了地球历史的面貌,强烈地影响并决定了亚洲的气候格局,中国的整个地理和气候格局均属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格局。
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两侧区域,均分布着沙漠,有回归沙漠带之称。中国的南方正好穿过北回归线,按照常规也应该分布着沙漠,但高大的青藏高原阻挡了西风环流,加强了东亚季风,给中国南方带来了丰沛的雨水,使江南地区绿意葱葱,有回归沙漠带绿洲之称。在中国北方,西北地区由于远离海洋,又有高山阻挡,海洋上空的水汽难以到达那里,因而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漠;华北地区也比较干燥,只有东北地区远离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且距海洋较近,才显得比较湿润。这样,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就决定了中国的地理和气候格局。
从气候格局看,出现了中国南北方的分界格局;在中国北方,因自然条件差异,还可以分成两大格局,即农业区与游牧区两大格局,在农牧交错带上,出现的长城就是这两大区域的分界标志;而中国东北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好,因而具有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双重特点区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格局。
从地理格局看,在这几大区域中,有一个中心区域,那就是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原的南面与南方连接,中原的北面与游牧区交错,中原的西北面与沙漠接壤,中原的西南面与青藏高原整合,中原的东北面与东北区沟通。比较而言,中原地区不是最优势的农业区,它不如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也不如东北地区的土地肥沃,但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作用,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谁控制了中原,谁就能控制周边地区,就控制了中国。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保持一个大国,这本身就是一个谜,世界上其它地区则没有此种现象,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军事扩张的结果,一般认为,应归于中原地区的强大凝聚力,但中原地区之所以形成强大凝聚力,是因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所形成的华夏地理和气候大格局,因此才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