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
关键词:意象并立镜象非线性事物衍射
从哲学角度讲,世界是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的。而实际上人类精神与客观世界并不相融的状态,是诗人认识世界的真实依据。不过,我们所说的意象是诗歌意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是意和象的结合,是主观通过客观化抽象为具象。说到诗歌意象应该提到在20世纪的前十年,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现庞德(EzraPound)和埃米·罗维尔(AmyLowell)创建的英美意象派诗歌,主张摆脱浪漫主义感伤和无病呻吟,使诗具有艺术的凝炼性和客观性。而今我要表述的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也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来源于印象派绘画的启示,又不同于印象派绘画技术,是以诗歌语言捕捉真实的意象,且使意象在相互撞击中产生诗意。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的命题展示,首先以真实涉入文化道德意识,然后过渡到诗歌立场最后诉诸语言。这或许与我的世界观有关。印象派(Impressionism)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以油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为题,遭到评论家戏称而由此得名。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技巧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革新,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瞬间成为永恒,并将这种原理运用到绘画中。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对光和色进行探讨并研究,认为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说到诗歌的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至少要表述这样的两层含义:一、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是在现实写作中对意象的使用不再以单一的意象或线性诗意来完成,是各个意象相互产生镜象相互衍射,且是意象之间既不高于其它意象,也不低于其它意象,形成一种平行看待世界的关系。二、在众多的意象并立中,意象的并立、镜象和衍射相互融合,既有元意识的整合,也有意义的排斥方式。意象的并立、镜象和衍射是在同一命题下的意象交叉与循环,彼此共生共存,在非线性的语言逻辑中对撞,互悖,相互转化。
因此,本文不是对诗歌写作脉络的把握与梳理,也不是将新诗写作归属于日常生活的具体经验凸显存在的神秘,更不是夸大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的作用。而是在个人写作中为自己找到新的资源,自觉地走上一条放弃修辞隐喻的书写道路,在挖掘诗歌语言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原生状态中,回到有意义的诗歌创作中。这种诗歌写作似乎带有现象学的意味。现象学主张面对事实本身,现象的本义就是物,而物的本身就是世界。现象学的重要方法便是还原,而所谓的还原包含了“悬置”、“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三个步骤,抛弃先入之见,把认识重新集中到纯粹的原意识领域,抵达认识的客观和本原。由此我发现,任何一种诗学在理论的转换上会被另一种文化遮蔽。但是在文化变革的时期,基于诗歌的写作道德,已经意识到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的存在,因此,我必须书写出来。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已经改变了抽象诗歌的写作传统,摆脱了玄远的形而上写作,打破了少数人掌握秘密知识的格局。进而发现,诗歌与现实生活永远存在歧义。人类社会的现实是人为制造的文化假象,传统文化的先验和导入无法改变现实,诗歌创作却在改变现实生活的法则,思考着存在的意义,释解着现实、历史、哲学等文化领域的辽阔意境。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的命题构成大体与客观世界一致。世界文化不再是完整的体系,也不再是单一的理论样式。
事实上,世界文明已经进入社会契约状态,各区域和各种族文化界限已经模糊,处于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并立状态。正因为诗歌独有的透明的本质能够把握清晰的世界,所以诗人通过艺术想象来表达复杂的世界,对世界的不协调通过想象加以平衡。但是我们知道,诗歌作品的存在方式最终将是意义的显现,把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列入诗歌的发展之列,将意义容纳在内,一方面可以消除现实文化和权力对语言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在对自身的厌弃中,把握对语言的操持在某种语境中寻找丢失的自己。成为意义的扩散与延宕。的确,诗人的高超之处在于用可靠的体验到达精神的神秘,并将存在的本相呈现于诗中。从这一点上看,世界是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不过,在表现世界和远离世界的同时,诗歌不能形成一个理性真空,不能停留在旧的美学之上。由此,意象并立、镜象和衍射解决了理性所产生的真空问题,同时使诗人自觉的进入生活的原生态,回归存在意义,获得想象力对真理的激情,揭示万物存在的意义,解除现实文化和权力的伪饰,剔除现实文化的遮蔽。
我感到诗人世界,应当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纯粹智慧的世界,才能决定对世界的有限把握。然而,诗人的发现和想象力在时空里仅仅是接近世界的表象,近似于自己的镜象。当谈到镜象的时候,我觉得在谈论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不能回避历史的话题。鲁索的镜象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有一个镜象存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双胞胎存在这个世界的某一处。根据鲁索的镜象理论,从几率和自然定律推断,我们却永远也不会遇见另外一个人。一切会重新开始。我曾在《身体语言体验的记忆》一文中强调诗歌语言在场问题,也强调诗歌语言对身体的有效抵达。所以,对事实的尊重,才能保证诗歌文本的真实性。凭借对真实的揭示,将诗歌写作能力引向诗歌文本的建设上来。这种自我颠覆,自然反证出另一种不可触及的事物:精神、想象力与人性在时间里的永恒。
那么到底什么是镜象?这是近来我所思考的命题。遵循零度逻辑的规定,隐匿者是否存在?将镜象放置于哲学解读,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杂谈任性
下一篇:影视创作点滴杂谈(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