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之旅(五上)
(一)竹海木坑我之所谓“转山”,不是藏胞那个概念,我是指紧傍景区边缘打转游玩。26日早饭过后,人们提着大包小包从容登车,这既是旅游的继续又是返程的开始。我们要先到木坑,再往芙蓉谷,两个景点一天时间,不
(一)竹海木坑我之所谓“转山”,不是藏胞那个概念,我是指紧傍景区边缘打转游玩。
26日早饭过后,人们提着大包小包从容登车,这既是旅游的继续又是返程的开始。我们要先到木坑,再往芙蓉谷,两个景点一天时间,不紧不慢。
大巴在山道上一路西行一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位置应该是黄山正西。据说这里与宏村仅有4公里之遥,由此到宏村、到西递都很便捷,隧道做媒,让人享尽便利。在前方不远处的隧道口,我忽然看到了“赛金花故居”的指示牌,什么故居,提起来使人垂泪,她几岁就从这里被卖到苏州去了,过的是人间“天堂”里的地狱生活。这个历经磨难的传奇人物,生平充满了神秘色彩,北京人感谢她,我们也要敬仰她,有些“阿啦”也该去掉成见。做过妓女如何,日本鬼子不是抓了许多慰安妇?她们甘愿?我们能鄙视她们?历史当还赛金花公道,愿她安息!
感概之余,还得面对现实,我要饱览万顷竹海,享受悦耳的海涛。但是,我还要学会耐心,主管们在忙着兑票,我们要等待开闸放入。
仔细打量,木坑是个坐西朝东的山谷,眼前一座数十米长的廊桥式建筑封锁了整个谷口,左侧的桥拱系山谷的唯一水口,除了这一节真桥——“揽胜桥”,其余实际上是落地回廊,混凝土地面,无门无窗,两旁仅有光油立柱和美人靠相连。透过长廊,可见形如月牙的一泓清水,波平如镜,白云青山,倒影如画,后来方知名曰“秀女湖”。距桥梁和回廊相交空隙不远处,矗立一块两丈多高的顽石,阴刻隶书“木坑竹海”漆红大字,人们纷纷作态摄影。
过了很长时间,我们才通过那个露天的所谓入口,进来就向上爬,一个挨着一个在山沟里鱼贯而上。脚下是崎岖的羊肠山路,严格地讲,大家是在不是路的路上走路,没出三步就大汗淋漓,油菜还没有割,麦子还没有黄,起先身旁还有一块半块的耕地,一会儿,只是野草、杂木和竹林了。
又过了一会儿,我们跨过一道小沟,仅仅几小步,就甩脱一座山转上了另一座山,不由你不信,就这么简单,融贯中庸,沟小理大。
现在开始有路了。水泥砌的,又小又窄,放不下一只脚,人人不得不学作螃蟹。这大概就是所谓“西海云梯”,路呈“之”字形,越上越陡,最后往往得手足并用,下面人的头几乎要顶上面人的脚,这种情景好像跟陆定一翻越老山界的时候差不多。路窄人挤,你想稍息,则挡住了别人前进,别人息脚,又阻挡你上前,经过一段磕磕碰碰的谋合,众人行动的节奏终于协调起来。这就是现实,生活充满矛盾,不断解决就能更好前进。
不知从哪里起,已经有了扶手,简之又简,只是就地取材,砍点毛竹随便钉钉。这段路可忙坏了我们的主管们。我一个校友李xx先生,个条高且偏胖,虽讲年龄小,也50多岁了,他胸前挂着相机帮人拍照,兜里揣着音响为群友鼓劲,一会儿告诫大家:“注意脚下碎石子”,一会儿高喊:“栏杆危险,不要倚靠”!还不时地搀扶体弱者,忙前顾后,不辞劳苦。
不是李先生一人,主管们无不如此,我深受感动,能不感动?
这个群体,是大家自发组织的毫不盈利的集体,正所谓“大爷不带二爷面子”,男女老少人人平等,经济开消AA均摊。主管们没有经费补助,没有工资报酬,甚至不得一句美言。每周组织活动,他们不但耗费精力而且还要破费财力。我这里借用一句现成语,“不看广告,看疗效”,仅以此次活动而言,联系行程,安排食宿,落实车辆,预防安全……除了无私奉献什么也不图!
路虽很难走,好在不算长,终于接近山顶,步入一个几根木柱支撑的简陋“草亭”(没有留意是叫作“爱晚亭”还是“留佳亭”)。我双足撑地,将臀部小心翼翼地放到摇摇晃晃的“美人靠”上,大声吭哧,一任汗水肆流,闭目享受劳累之后生理调节过程的愉悦。
往上二三十米山顶在望,但我身边的村民告诉我,无论上去下去,除了遮天蔽日的竹木,什么都不能看到,建议我超近。顺着她指的便道,我走在三角形的玄上松快的撇过山头,直插到对面的沙土公路,估猜就是所谓“西海长廊”了。回首望去,那原先在我前面的群友,都远远落在我的后边。我不免九分得意,在解决矛盾过程中,不能投机但能够取巧,把节省的潜能再用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给生命加密。
山风悠悠拂面,徜徉在平坦的土公路上,飘飘若仙。透过竹叶缝隙,粉墙黛瓦,木坑村舍参差错落依稀可见,像翻艺术照,像放幻灯片,斑驳陆离,步移景换,妙不堪言。
行不多久,路边有一钢架结构,近旁有一堵水泥矮墙,想必就是“观景台”。这里视野开阔,置身于此,近前竹枝摇曳竹影婆娑,举目东眺,蓝天白云之下,群峰滴翠纷至沓来,碧波万顷沁人心脾。我没有看到有人所吹嘘的什么“西海幽谷”,应该说,这里毫无疑问就是木坑景点的题眼。
再往前不远的下坡转弯处,两根不锈钢杆默默高挑着《卧虎藏龙》一个经淡无味的做作镜头,同样是电影场景,这里的命运与“槐荫树”岂能同日而语?清者自清,无需谁妄加赘言。
我经过竹云客栈,三两个游客蹲在地上挑拣山货,一两个游客靠在廊檐下养神,梁上的红灯笼摇摇摆摆,无趣的打盹。
木坑就在眼前,很是雅洁,我不愿打扰农家,撇开村舍下山,不多远转拐,我没有看到“老爷树”,没有置身“翠微亭”,也没有体味什么“好汉坡”、“南海幽谷”,发现自己竟已回到了“揽胜桥”,几十元门票就这么猝不及防的完全解决了!
我早已习惯于见怪不怪。钻改革开放的空子,蓄谋投机大有人在。就像木坑这样,花点儿小本,把几户农家一哄,将一个山洼如此一圈,胡诌几个响亮的名字,便堂而皇之的开张收费,拉虎皮当大旗,究竟谁牟了利!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